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2022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发布

BIM综合管理应用在沪“百花齐放”

为展现上海市BIM工作在“十四五”初的新成效,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委托上海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推广中心牵头组织编制了《2022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于近日在沪发布。

该《报告》是自2016年首部报告发布以来的第七本报告,在注重政策一致性基础上,着重体现了上海市BIM技术应用当前发展阶段的“四个亮点”,即市场主体应用BIM技术更加主动和全面,BIM高端自主软、硬件产品发展已初具规模,BIM技术与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深度融合,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

根据《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市新增报建项目2363个,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数量达956个,总投资19229.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617个,投资额10696.63亿元;社会投资339个,投资额8533.27亿元。规模以上满足BIM技术应用条件本市应用BIM技术的93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9174.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565个,应用BIM技术的项目560个,占比99.12%,社会投资项目367个,应用BIM技术的项目348个,占比94.82%。全市规模以上满足BIM技术应用条件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实现“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应用BIM技术”的目标。

《报告》指出,上海市BIM技术应用已进入数字化转型研究的白热化阶段,从基础面看,BIM技术已成为工程项目常态化应用之一,从招投标、到设计、施工、运维都有了更为成熟和深入的应用,是为工程项目的常规履约任务。从技术层面看,BIM技术在各阶段的应用从项目点状应用实践升华为项目级、公司级集成管理应用,也已成普遍化状态。针对设计阶段的协同作业平台,针对施工阶段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针对运维阶段的智慧运维、运营平台诸多出现,可见基于BIM的综合管理应用已达到百花齐放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该市在施工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上有所突破,在公共建筑、历史建筑、基础设施类建筑的BIM技术应用上也有显著的BIM技术应用成果。个别建筑业态类型的应用也形成了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并且走向产业化实践。

此外,在应用趋势上,以BIM为核心基础的“泛BIM”应用日益增加。例如,将资源信息与空间模型完全结合,全方位、多维度拓宽数据的覆盖面,形成完整、高质量的建筑信息模型。以此为基底,BIM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应用也在各阶段、各建筑业态上多有成效。许多企业已意识到,需要以运维需求为导向,结合已交付数字资产的工程项目经验,从管理模式、实施主体、协同平台等多个方面着手,在过程中管控数字资产与现场的一致性,打造高质量、高集成、多维度的工程信息资源,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最终达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需求,有效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能力。

《报告》还指出,上海虽是国内BIM技术应用“领头羊”城市,但目前BIM技术应用普遍存在从建造到运维跨阶段信息断层严重、数据融合困难、管理粗放、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在BIM的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持续加大对BIM与数字化建造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和提升全市BIM与数字化建造支撑和引领能力,形成BIM与数字化建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对此,《报告》建议今后一段时间,上海BIM技术需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顶层设计,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制定建设项目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刚性政策,明确参建各方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要求、路径和违反规定的相关责任;持续研究制定激励建设各方开展项目应用和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的融资、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统筹考虑支持BIM技术的试点示范、人才培训、历史风貌保护建筑成片建模和应用软件研发等工作。

二是稳扎稳打,深化BIM技术应用,助力建筑业加速转型。对现行取费标准进行调整,以完善BIM技术应用取费机制;持续探索全市工程招投标的BIM技术应用示范文本、条款和评标方法;进一步完善基于BIM的模型交付标准、出图规则、算量规则,建设基于BIM的辅助审查和监管系统,完善BIM技术应用基础规则体系,为全面推行BIM技术“正向”应用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三是多措并举,构建BIM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力争符合要求的规模以上国有投资项目全部推行基于BIM技术的建造运维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结合试点应用经验,在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五个新城”等成规模新开发的区域推广试点示范,最终编制完成基于既有建筑快速建模的相关管理和数据标准,在陆家嘴、一江一河,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等既有区域试点,形成2~3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管理试点示范区域。

四是精益求精,升级完善标准和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开展BIM技术的各类标准、规范的修编和新标准编制工作,完成BIM的数字化表达、交付审查、工程量计算、建筑构件设备、验收归档、项目运营管理、区域城运管理、城市运行管理等标准体系。定期发布应用推广评价情况,初步形成BIM技术应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成熟、合理的BIM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模型。

五是创新策源,深化新业态、新技术融合和创新。持续深化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节能建造、新基建的融合。建立完善的构配件模型自动化生产平台,力争该市50%以上构件制造工厂建立形成新型智能建造模式。研究制定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基于BIM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算法,形成基于BIM技术的节能绿色建筑分析评价体系。提升新基建项目设计建造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BIM技术应用面,力争达到80%的规模以上的新基建项目建设和管理使用BIM技术。针对薄弱环节,鼓励企业勇当BIM原创技术策源地,制定扶持政策,带动自主知识产权BIM软硬件研发,解决“BIM中国芯”的卡脖子问题,推动实现国产化软件各项性能接近现有进口软件水平。

六是以人为本,构建BIM人才高地。针对关键岗位BIM能力考核标准,持续设置注册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展考核认定工作,开展校企合作和BIM学科专业建设,以保证熟练掌握BIM建模和相关基础应用的设计人员力争达60%以上;熟练零握基于BIM建模和相关基础应用的施工技术人员力争达80%以上;熟练操作基于BIM运维系统的运维管理人员力争达40%以上。将认定不少于30名BIM技术软硬件研发,BIM技术设计建造管理深化应用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一批精通全过程工程建设管理和BIM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记者 徐敏)

2022-10-27 徐敏 《2022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发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409.html 1 3 BIM综合管理应用在沪“百花齐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