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综合

“全线8个第一”的背后

——中建五局二公司合肥地铁七号线二工区建设纪实

□帅兵 肖阳 付茜茜

在新基建领域屡创佳绩的中建五局二公司,在轨道交通战线也捷报频传,为安徽省经济建设不断贡献五局力量。合肥地铁七号线二工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项目在“铁的信念、铁的队伍、铁的管理、铁的担当、铁的品格”的“五铁党建品牌”引领下,勇夺全线8个“第一”,获评合肥轨道交通建设优秀企业和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站点,省智慧工地试点项目和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等称号。

让人敬佩的是,项目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80%人员从未做过地铁施工。

分层对接,牵住协调牛鼻子

合肥地铁七号线二工区全长6.22千米,项目地处经开、滨湖两个区,共计5站4区间,合同造价16.47亿元,是中建集团在皖最大的基础设施单体项目。作为中建股份轨道交通施工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中建五局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艰巨任务。

项目最大的难点是征拆协调。5个站点均地处城市主干道和闹市区、校园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征拆协调、交通导改和管线迁改难度巨大。征拆协调关涉各方利益,谁也不轻易松口。协调负责人郑新峰沙哑着嗓子说:“有时一天下来,说了一火车话但无功而返。”

拿到地,才能干活,协调就是牛鼻子。项目负责人杨正银一进项目,就一头扑进征拆协调工作,带头攻坚。

广西路站一期涉及到26根高压供电电缆、1道架空高压线、4道自来水管线、2道燃气管线、百余条通信等弱电管线、8条国防光缆、国际和国内干线、数道雨污水管线的迁改。协调难度大,风险程度高。

杨正银沉住气,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制定出一整套可行的迁改方案,主要理念是“上下联动、分层对接、左右互动”,针对协调部门多,重点进行了对接分工:第一层,杨正银对接业主、地方政府;第二层,郑新峰负责对接交警、城管,产权单位等;第三层,项目总工、生产经理对接检查、巡检、检测;第四层,站点负责人日常对接监理。如果其他层次协调不好,就一层层向上推,直到杨正银,如果杨正银也解决不了,那就请公司领导出面协调。

在各项迁改中,管线迁改最敏感,各方关注,杨正银最重视。他亲自组织制定周密方案和保护措施,确保管线安全。尤其24根高压电缆,均位于围护桩位上,如按正常迁改进度,需半年以上方可完成。项目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硬持隔离保护、安装安全报警装置、桩位安装钢护筒定位保护、全程旁站指挥监督等措施,仅半个月就完成了围护桩施工。

2022年3月30日,广西路站一期的交通导改和管线迁改全部完成,比计划工期提前半年以上。随着一块块空间腾挪出来,项目部迅速组织资源进场大干,很快就形成了全面施工的态势,为创造“8个第一”提供了宝贵支撑。

聚焦目标,不断升级强管理

项目体量大,几乎每天都面临挑战。5个站点同时开工,最多时有100名施工管理人员,1000多名工人,50至60个分包方。项目每天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安排工序衔接和资源调配。项目部为此建立了月度生产调度会和重大问题专题会制度,聚焦不同阶段的重难点,对问题及时纠偏和督导;坚持班子每日带班巡查;各站点坚持每日召开生产碰头会和班前安全教育交底会。项目管理按照新目标不断推进。

项目提出“将要素大市场站打造成标准示范站点、所有盾构区间打造成‘四无’(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标准示范区间”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既要干得快,还要干得好。

耕耘路站~清潭路站区间于2021年11月23日正式进入掘进阶段,需下穿多个雨水箱涵及多座人行天桥,其中最小转弯半径仅360米。项目部多次邀请业内专家论证施工专项方案,并对重难点制定针对性措施;24小时监控观测,实时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调整盾构掘进参数,确保每一道工序精准到位,打造内实外美的区间隧道,同时在盾构区间严格控制管片进场质量、现场吊装、区间安装和同步注浆。今年5月19日,耕-清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实现了“四无区间”的管理目标。

清潭路站在围护桩施工时,由于多根10KV强电管线端头井桩位冲突影响,冠梁施工工期滞后。项目部配足资源,仅用19天完成清潭路站冠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创合肥地铁冠梁施工速度之最,提前13天完成土方节点。此外,清潭路站还率先完成前六段顶板防水和挡土墙的施工、前三段顶板的土方回填、场地硬化以及管片雨棚建设,11月20日在全线中首个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走进二工区工地,一片绿色大网将正在施工的基坑遮掩得严严实实。项目部称之为“基坑天幕”。有了天幕,粉尘再也不会吹到外面去了。项目部每天还用无人机定时巡察,看看哪里裸土没有覆盖。项目部将这一切,包括安装在塔吊等设备上的视频监控录入智慧工地平台,实时观测、及时整改,成为合肥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安全生产,每天坚持零事故

6.22千米长,5站4区间,5站同时施工,最多时有1000多人在地底下施工,要做到安全零事故何其难也!然而开工一年多来,二公司二工区项目经理部愣是在创造全线8个第一的同时,做到了零事故。

杨正银说:“开工以来,我们项目班子坚持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班子12个人,两人一组,早上7:30之前巡查一次,主要看有没有安全隐患,晚上9点以后再巡查一次,主要看工人有没有违章作业,安全员有没有在现场值班。”

项目在设备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在吊车、叉车等机械设备作业时,都设置警戒线,在吊车、叉车上装上双色警报器,设备只要一运转,警报器就响,对旁边经过的人起到警示作用。脚手架搭到2至3米时,就开始设置安全网,防止有人从高处坠落。

在二工区项目,只见作业工人都佩戴了胸卡。项目支部书记肖阳说:“胸卡分白、黄、红三种颜色。工人一入场,我们就组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安排体检。全部都合格了,然后给每个人配一个白色胸卡,上面标注工人身份信息,表明他可以干活了。如果发现他违章作业,就要他去学习,然后戴个黄色胸牌,说明他有过一次不良记录,但还可以继续正常上班。如果再发现违规,就要加大学习和惩处力度,戴上红牌。红牌后再违规,就要清退出场。”他表示:项目部现在想创新,若将纸质牌子替换成电子的,很远就可看见,也不容易坏。

开工一年多来,二工区已有两个站点获评合肥市轨道“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站点”称号。今年5月,二工区还获评了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称号。

疫情突发,反应迅速保安全

2022年4月,上海暴发疫情,合肥规定行程码带星的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这天晚上12点,合肥市疾控中心打来电话,说项目有个密接,是习友路站的一位渣土车司机。

杨正银马上赶到现场,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封闭习友路站,规定人员不进不出,并逐级上报。随后他牵头与经开、蜀山疾控中心沟通,联系应急疾控中心。与此同时,项目部先行流调,习友路站在半小时内流调出37名次密接人员,当晚送到隔离酒店。同步进行的还有消杀、集中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项目迅速组织资源,调配床铺、被褥、洗漱用具等生活用品送往广西路站点,一日三餐配送饭菜和水果,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和现场人员的疏导安抚工作。

随后,项目马上联系资源给其余的300多个人做了一次核酸检测。由于事先现场演过练,整个工作如行云流水,没有出现一点纰漏。

事后,当地政府、业主、公司对项目都给予大力表扬。项目部在这次突发疫情中临危不乱、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未导致疫情外溢和扩散,得到各方一致赞赏。

项目自始至终保持稳定运行,8项关键目标获得第一,开工至今接待了200多批次的观摩学习,还承办了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百场宣讲进工地”等大型活动,获评“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称号,成为中建五局在合肥市的窗口工程。

截至目前,项目培养部门经理5人,项目班子2人,项目经理3人;局级优秀项目经理1人,优秀工程师1人,优秀员工2人。2022年初,项目被二公司授予2021年度“优秀项目班子”称号。

2022-11-03 ——中建五局二公司合肥地铁七号线二工区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720.html 1 3 “全线8个第一”的背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