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明珠闪耀西海岸

——华能董家口热电项目1号机组建设纪实

十月份的青岛市西海岸依然残留暑气,正迎合着中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华能董家口热电项目火热的施工现场。

“10月13日20时,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满负荷试运行’,员工们都长舒一口气。”回想起一周前高速运作的热电机组,项目部总工程师付荣辉仍有点激动。他坦言,“第一次在西海岸建设‘热电明珠’,而且这个项目建得可真不一般!”

供电送暖 搭好央民“连心桥”

作为董家口经济区唯一集中大型热源,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超35亿千瓦时,年供热量1256万吉焦,可从根本上解决区内用电、用气、用热以及各企业生产能源需求。

无独有偶,西海岸边的工厂也深受其利。2021年9月底,国家全面推行“限电”政策,而部分工厂运转需要大量电力,热电厂的出现恰好成为周边工业区的“充电宝”,能够有效减轻周边工厂电力负荷,维持工业区生产运转。

从2020年起,项目便通过实施大温差长输热网胶南出线工程向城区供热,建设中期已承担1460万平方米采暖供热负荷,后续覆盖面积陆续拓展。

开源节流 守护绿色“示范田”

“为啥不建冷却塔,以后设备冷却咋整?”许多新到项目员工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不建冷却塔,只依靠几根管子和海水泵便能实现迅速降温,既缩小了建筑面积,又能降低污染、节省能耗,响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号召。

传统的电厂、热电厂能耗大、污染严重、能源转换率低,不符合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绿色发展要求。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项目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技术”,直接取材黄海,以深海原海水为冷却介质,经过换热设备完成一次性冷却后做好污染处理直接排海,取代原先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污染重的冷却塔。另配海水淡化设备,缓解工业用水负荷,填补生活用水空档,充分利用管道,开源节流、节能环保。

比淡水更具腐蚀性的深海水虽然降温效率高,但海水中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含量高,直接降温是否存在严重腐蚀和污损生物附着问题成为项目部攻关新一轮难点。

严抓“水管理”、谨防“污染漏洞”,项目部创新开发应用防腐蚀技术及防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技术,并配备检测设备,确保排海“0”污染。

鏖战攻坚 筑牢能建“精招牌”

如果时光倒退两年,付荣辉绝不想重温那段“苦日子”。

2019年项目落地,8月30日首批人员进点。一片空荡荡的土地上安置几间集装箱,不远处有一圈围挡,这是起始的生活区与施工现场,缺水缺电还常被海风吹得蓬头垢面。

项目坐落在号称“亚洲第一深水港”的董家口港区内,常常能听到海风呼啸,海浪拍打堤岸的轰鸣,这与建设过程颇为相像。目标定位为西海岸“热电明珠”,项目开工后便屡遭挫折,水压不稳定、取样表管堵塞、发电机电压故障等问题往往接连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最终都被逐一攻克。

从正门进,沿着干道长驱直入,途经一座支架固定、管道纵横的“钢铁巨兽”,付荣辉不由得缓下步伐。时至今日,他仍难忘半年前的那次调试现场。2022年3月,炉四角二次小风门在调试期间出现故障,影响锅炉空气动力场通风试验,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整个炉舱。“项目部没人会修理,而且受疫情影响,厂家在上海受到风控影响,整座城市只进不出,一时间差点要停工。”付荣辉回忆道,当晚几名技术员牵头成立攻坚小队,秉持着“修不好绝不下工”准则一咬牙便进了锅炉厂房。从管道、风叶到电路、气压,一边翻阅资料,一边求师专家,历时一天两夜,他们带着喜讯灰头土脸“出锅了”。

千帆竞渡,只争朝夕。三年来,项目部员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真抓实干、大干快上,问业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在西海岸刻下了能建建筑的“精”字招牌。

风雨兼程千日夜,热电守护千万家。一条条缆线点亮着万家灯火,一根根管道温暖着城市脉动。西海岸边,明珠闪耀,熠熠生辉。 (应超)

2022-11-10 ——华能董家口热电项目1号机组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832.html 1 3 明珠闪耀西海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