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李福和先生6月30日在中发建设战略研讨会上讲话的录音整理稿。
很高兴跟中发建设各位领导一起来探讨中发建设的战略规划,从今天下午两点开始到现在,我们的探讨已经进行了200分钟,达成了很多共识,坚定了一些信念,但也还存在一些迷茫。结合今天的探讨,跟各位领导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一、谨慎判断形势,不急不停
上海疫情期间,我跟几十个行业人士做交流,探讨当前的形势;总体来说,大家都非常的悲观。在这样一个悲观的氛围里,我的看法是,建筑行业不会死,只不过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而对于企业来说,它只要不死,就会有起有落。所以,我总结成一句话,“行业不死,必有枯荣;企业不死,必有衰兴”。希望中发建设的领导们有一种坦然接受的心态,在接受的大前提下,认识到目前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严峻就意味着有风险,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点上,盲目扩张、为发展而发展是风险,但是停滞不前也是风险。所以,我的建议是谨慎应对目前的形势,既不能急,也不能停。中发建设负债低的现状,让我们有了适当增加杠杆促发展的空间,但是否要加还得看我们现金流会不会出问题,财务成本能不能承受得住。总体来说,我认为,大家高估了短期风险,但是对长期的困难可能低估、也可能忽视。
二、战略很重要,落地实施更重要
战略主要是“选择”,是“思路”,是“大计划”。既然是选择,那就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我们仍要做出选择。做战略规划的时候,我们不要在75分和77分之间过多纠结,而要在35分和75分之间做出选择,确定后为目标去努力。
这几年,攀成德跟很多优秀的建筑企业合作,给他们做战略规划,优秀企业只要我们论证什么是对的,因为他们自己做规划的时候,在对和不对之间会有一些纠结,我们的参与让他们心里更踏实。一旦选定,这些领导就会思考,组织怎么去调整,资源怎么去调整,经营怎么开展,履约怎么做到位。也就是说把各项举措做“真”做“实”。
三、业务聚焦,多不如少,少不如好
在业务方面,我的观点是多不如少,少不如好,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上次来中发建设的探讨,包括这次开会之前看到项目团队的调研和研讨材料,我觉得业务组织、二级单位还是有些偏多,对于营收不到100亿元的建筑企业来说,业务、区域和组织都偏多,所以我建议董事长和总经理在这方面深度思考,是不是可以适当地进行组织缩减?
在项目选择方面,各级经理要理解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利润的下降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要稳住经营底线。现在大家都在说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这是市场在某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在市场形势下行的时候,有的项目你接了可能也不一定是好事。
如果我们的业务要有所选择,我建议首先是朝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容量的业务方向去走。比如说今天探讨的旧城改造问题,有领导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是的,但我们要问问自己,到底是“扬长避短”呢还是“扬长补短”呢?如果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说,能力不行,那就没必要去做旧城改造这块业务;如果从“扬长补短”的角度来说,只要业务有未来,虽然现在还不行,但要去建设这个能力,努力打入这个市场,这叫“扬长补短”。所以,对于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需求的业务,我建议“扬长补短”。
其次,向整体性的业务走。我们要做大的业务,对于一些碎片化的小业务可以通过资源的整合和资源的体系去解决。有些业务太小了,对于中发建设这种有长远追求的企业来说是不是合适,我们领导们要做出选择。
最后,就是尽可能朝着标准化的业务走。建筑企业的业务虽然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的,但也有标准化程度高和低的差异。在解决业务聚焦的问题后,组织不能碎片化。因为组织碎片化会导致风险和成本的增加,在去年调研的时候,我发现有的企业做的业务很小,我给他们总结叫业务碎片化、组织碎片化、资源碎片化、权力碎片化、能力碎片化,形成这种碎片化的组织,它的规模和效益就达不上去。
四、加强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组织效率
中发建设的组织结构要简单、清晰,不要板结、不要太固化但也不散。为什么要简单呢?一般的企业是操作不了复杂的组织结构的。像平安、IBM、华为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复杂的组织结构有个好处就是内部的协同非常好,但是运行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能力不到一定的程度,用复杂的组织结构就会造成组织的低效。对于中发建设来说,业务本身的毛利率不是很高,要支撑复杂的组织其实是不合适的。
那为什么要清晰呢?清晰的组织架构容易理解,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清晰了,合理的编制数也更容易确定。同时人员配置时,重在质量,数量可以适当滞后于业务的增长。一百的业务量,配九十个人是好的,配一百二十个人,那就会有问题。首先是成本的增加,其次是人多了以后容易生出很多事情,如果人员精简,大家都忙着干活,企业的各种纠结、矛盾就少了。进而培养实干的团队和实战的企业文化。建筑行业里面,有所谓的铁军文化。这些有铁军文化的企业都做得不错,也就说明建筑企业要做好,唯实干尔。
五、强化绩效的管理,把考核和兑现做成一门生意
集团和分公司之间、分公司和项目之间都有目标责任书,其实就是定目标。定目标就好比领导和下属之间谈生意,指标认真讨论,确定后认真考核,考核后及时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和业务部门、员工之间就是一种生意关系,大家形成信任以后,就变成老生意,老生意慢慢会变成好生意。
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业务和经营的视角看问题,甚至人力资源部门每用一个人、每一次考核都可以当成生意来做,生意可能讲信用也可能不讲信用,可能是高效的也可能是低效的,可能物美价廉也可能假冒伪劣。在这里,“生意”不是一个贬义词,当我们把人员和绩效管理当成一门长久生意,员工就不会离职。生意不长久,有可能是员工骗了公司,也可能是公司骗了员工,不管谁骗谁,这个生意都算失败。所以要强化绩效管理,是员工和部门、公司的一种信用关系的建立。
六、“求真”“靠人”“要行动”
最后跟各位领导分享三句话。
第一句,“做企业也好、谈战略规划也好,要实事求是”。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过去一年以来,我感觉我们生活中间要实事求是越来越难,大家习惯于讲官话、讲套话、讲主谓宾、讲排比句,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讲的人没说清楚,听的人更是稀里糊涂。所以,中发建设一定要实事求是。求真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如果这么去做了,我们就会把投机取巧的心态消灭掉,最后我们才可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不实事求是,最终是害人害己。
第二句,“做企业是靠人”。我们每个人、岗位、部门、业务都要对准公司的目标去努力,不能各自为政。公司最大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战略,战略确定了业务方向、业务目标,凝聚共识。只有凝聚了战略共识,大家劲往一处使,目标实现起来才会比较容易。每一个层级的领导,工作上面态度不要出问题,要努力去做难做的事情。“人间正道是沧桑”,企业正道也是沧桑,“沧桑”是我们现在付出,未来收获,要把中发建设做好,就一定会走布满沧桑的路。
第三句,“要行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这个民族是勤奋的,建筑行业是辛苦的,行动的意义则更强。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大家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
(作者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