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城市变迁和人类发展。如果寻找城市的魅力,建筑是绕不过去的窗口。
上海具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从系统地推进“建筑可阅读”的工作以来,迄今,已有2957处历史建筑设有专属二维码,为方便市民游客获取文字、实景图、音频、视频、VR全景导览,已有1056处历史建筑面向公众开放,基本实现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生动诠释了“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城市生活的新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进程中,形成了百万建设大军“战上海”的热潮。曾经,国际饭店以83.8米称雄上海建筑高度近半个世纪。如今,上海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超过1500幢,陆家嘴天际线成为中国建筑的高度。与此同时,建造了一大批知名的体育建筑、文化建筑、商务建筑、教卫建筑、住宅建筑及航空港、航运港、铁路站、地铁线等交通枢纽,上海被冠以“魔都”之称。
然而,当代建筑比起优秀历史建筑的阅读似乎是短板,既没有铭牌,更没有印有二维码的铭牌,无论市民还是国内外游客难以了解建造故事和建筑背后的故事。
虽然,住建部早在2010年9月1日施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实际上,这项要求的实施存在着很大差距。
国庆期间,漫步上海徐家汇商圈,有上海首家建成开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东方商厦、巨型玻璃球体为独特标志的美罗城、上海第一座双子楼港汇广场、高度150米的实业大厦、具有民族特色的西藏大厦、“引领新时尚风格”的太平洋百货、高档住宅品质的东方曼哈顿、扩建的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建的上海电影博物馆、T20大厦等等。但是,只有实业大厦有一块大理石铭牌,刻着“施工单位:上海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竣工”。这唯一的一块铭牌,令人感到惊喜!
如今,上海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历史建筑与当代建筑相互映衬。建筑可阅读,应该既有历史建筑,也有当代建筑。这样,更能读出城市的发展脉络、文化传承。
为当代建筑“树碑立传”,是建筑可阅读的补充,为建筑可阅读增加了新的丰富资源。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的思维过程,并可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这或许就是建筑是可以阅读的魅力所在。公众期待,何时能够阅读当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