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中俄东线”)泰安-泰兴段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从小兴安岭入境,经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南下抵达上海,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俄东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线按照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南段(永清-上海)分段核准、分期建设。北段工程和中段工程已分别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2月3日建成投产,南段工程于2021年1月6日全面开工建设。
此次投用的中俄东线泰安至泰兴段管道全长75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历时23个月提前半年建成投产。投产后,该管段可在江苏泰兴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联通,“北气南下”通道延伸至长三角地区,提升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约5000万立方米/日。
据介绍,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过程先后攻克了工程设计、管材制造、建设施工等技术难题,全面推动管道核心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国产化,并首次将18米加长钢管应用于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管道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成为我国新一代智能管道的样板工程。 (冉永平 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