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筑”力种业创新平台建设

——​中建二局一公司建造世界农业的“中国芯”

提升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引领种业创新发展。“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近日,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的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项目正式竣工交付。

该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技城起步区,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由1号楼科研综合楼及实验平台、2号楼院士工作站和3号楼展示中心组成。作为国家重点工程,该项目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战略工程,正式启用后将成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世界农业的“中国芯”,助力中国科学院将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打造成专业技术领域综合国力的展示平台、全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

顶级配置 光电智慧——高水平实验室

据项目经理赵飞胜透露,项目1号楼为科研综合楼及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和植物工厂均配置了全球顶级的试验设施,打造安全、可靠、洁净的种业科研运行环境,洁净度高达10万级。

超高的洁净条件对科研试验至关重要,为攻克阴阳角部位的关键部位施工难题,项目群策群力,开展头脑风暴,匠心应用“双层吊顶+双侧回风墙”施工技术,保证了洁净厂房洁净度和气密性。

为确保植物栽培模块化,科研育种高效用光,植物工厂创新采用现代光电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综合施工技术,对温湿环境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大幅度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全球种业 创新格局——智慧农业试验田

种子离不开泥土,生长离不开土壤。据中建二局一公司海南区域总经理谢新文介绍,创新研究院试验田包括水田、旱田两部分总面积7900平方米,该试验田采取自控阀门灌溉技术实现田间灌溉无人值守,极大节约水资源。

此外,试验田水肥一体化,保证试验田精准施肥。田间还安装了多种植物检测传感器,实现数字化、精准化灌溉,多维立体田间高通量植物表型,更是集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型设备,并依托海南特有的光温资源,开展作物群体植株各种特征和性状的鉴别分析工作,完成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与控制。

粮安天下 种筑基石——展示中心

项目展示平台为大型桁式构架结构装饰吊顶,支承方式为下弦多点支承。衔架水平投影尺寸为直径25米的圆环,投影面积490平方米,环向支点最大跨度为10.7米,钢结构骨架重量最大约4吨。

项目采用基于BIM技术的大面积复杂造型吊顶施工工艺,基于实质吊顶结构建立BIM吊顶模型,优化安装流程,降低成本,虚拟建造模拟分析,精准确定吊杆和吊顶单元位置,优化大面积复杂造型吊顶的安装工序。

项目展示中心充分展示中科院数字育种、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技术开发、智慧农业利用信息技术、“四良”一体技术体系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科研技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安天下、种筑基石!

1500多名参战人员、900个日日夜夜,在项目团队的匠心妙手下,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终于成功落户三亚。这所担负国家种业发展大计的创新研究院,将在未来引领中国种业创新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中建二局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一如既往为科技研究助力,打造更多高品质亮点工程! (冯思佳 贾红宇)

2022-12-15 ——​中建二局一公司建造世界农业的“中国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9204.html 1 3 “筑”力种业创新平台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