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雯
覃鹏,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师从戴复东院士,在美国公司学习深造商业综合体设计多年。现任WE设计合伙人及执行董事,并担任美国AIA会员、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专家等社会职务。熟悉中西方文化,为中国房地产百强的诸多企业提供服务,先后主持设计并完成多个大型公共和民用建筑项目,具有较强的项目协调管理能力,对综合地产类项目的价值增长与商业化运营有独到的见解。多个项目荣获REARD全球地产设计大奖、全国人居经典规划环境金奖、全国人居经典方案竞赛双金奖等荣誉。近20年为亚洲客户设计服务的经验、多年的跨领域项目的实践经验,使其具备敏锐犀利的社会观察力及洞悉当地背景和远景的视野。
2002年前后,研究生时期的覃鹏就开始和美国NPA设计的诺曼·冯先生学习合作酒店和商业的设计,并参与了三亚亚龙湾百花谷商业街区等项目设计,也是在那个时候了解了很多商业设计的基本逻辑,以及如何让众多创意落地实现。后来有幸赶上祖国建设大发展,一波商业办公综合体的建设浪潮赋予了覃鹏丰富的实践经验。2012年,他成为WE设计公司合伙人,并将设计业务拓展至美国市场。
作为WE设计合伙人,覃鹏带领团队在设计过程中一直在持续关注城市问题,理解并满足城市需求,和客户一起创造有活力、有价值的城市场所。如今的设计光解决衣、食、住、行、游、购、娱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需要融入更多活力以吸引消费者。早年的学习经历影响了覃鹏后来的设计逻辑和理论体系,在后来的建筑设计中他积极运用商业逻辑和多元创意,以解决城市中面临的问题。
“活力”创造有理论体系支撑
“城市需要活力,但对于‘活力’所代表的内涵,很多人并没有去系统地研究。”覃鹏在多年的设计工作中不断地思考活力所代表的意义,他认为设计工作应该是一项严谨的工作,而活力的内涵也应该需要一套严谨的工作方式去实现。
通多对价值基础的分析、用户需求的内核以及用户需求的表现,他从场景场所的研究开始,围绕着活力和场所展开,用城市“场景定义法”找到活力场所的系统构架以及不同场所的激活方法。以活力场所这个核心,展开推演和研究它的价值基础、用户需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场景定义、场所激活,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活力体系。
这套活力体系并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而是具体落到设计流程当中,使其完全融合在设计工作当中。覃鹏将其总结为四大步骤:属性研究、场景定义、系统构架以及场所激活。他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角度去研究和分析项目的背景属性,用城市场景的方法定位和理解项目基调方向,通过构建系统的方法组织和链接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系统,总结出“多样性、可达性、识别性、连续性、兼容性、适应性、共享性、跨界性、节奏感、主题化、宜人感、围合感、开放感”等十三大设计原则去营造和激活场所活力。
在商业综合体中应用活力场所理论体系
广州国际金融城高线综合体600+是他所主持的设计项目中解决城市问题的代表作品之一。该项目特殊之处在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是中国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作为该片区的门户,同时也是新老城的交界处,“金融城”面临诸多的城市问题,如周边环境较为老旧,缺乏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和集中的绿色场所,整体形象有待提升;用地面积大,意味着面宽大,增加了视觉压力;地块呈狭长、深小、割裂状态,容易限制交通组织,造成人车混行,带来安全隐患等等。
覃鹏引入活力场所理论体系,从设计价值、开发价值及用户价值三大基础出发,总结分析“金融城”的地域性、时代性、社群性、功能性四个方面属性内核,并对片区内用户的需求进行梳理,认为所在区域范围内缺乏活动场所,导致市民精神文化活动单一。
他认真研究国际知名老城发展案例,巧妙地引入“高线公园”场景,形成了“高线公园600+”的设计理念。在打造金融城北城市形象的同时,用立体交通连接公交地铁BRT和分离的地块,创造了便捷生活;同时在有限的场地上植入绿色的公园,很好地解决了新旧城市空间“割裂”的问题,为城市和社区打造活力健康的生活场所带来无限可能。
针对精神文化活动单一这个核心问题,他利用一系列的活力激活原则去激发片区的活力。如通过设置屋顶集市、城市雨林、商务社交、温馨亲子、活力运动、天空剧场等主题空间,打造立体丰富的生活综合体,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活动需求。
城市更新下以现代设计语言联结历史文脉
覃鹏不仅在新建项目上有丰富的经验,对城市更新项目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城市进化是经济复苏、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城市中的建筑物是历史、现代和未来的载体和忠实的记录者,作为设计师应提供自己对功能、空间的专业意见和美学追求,并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以人为本”的建筑,当面对城市空间的时候,更要遵循。设计使人对历史文脉产生联结,促使人自主地去探索、去使用。
上海静安MOHO项目是WE设计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也是老上海历史风貌区历史保护的重点项目。静安见证了申城百年的变迁,沉淀了这座城的人文历史文化。覃鹏希望将静安的精致优雅融入到公共商业场所中,用现代的材料肌理和细节组合体现老静安文化的延续。由于紧邻历史保护建筑中央阅文处旧址,设计从体块组合、尺度比例、色彩组合都考虑到与历史保护建筑的协调,同时保持了自身明确的公共商业形象。设计对集中商业进行了一定的体量消解,同时创造了具有海派文化的天地街区,以期望与周边的法租界街区肌理进行衔接。通过融入静安区域的整体设计,期望成为该区域代表静安文化特征的活动客厅。
项目内部有一栋被保存完整的历史保护建筑——中共中央阅文处,覃鹏在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时,不仅对红色遗迹做了完整保护,更将MOHO的主要出入口规划在旁边,让这幢历史建筑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城市,并以现代红砖为素材,用现代设计语言再造了上世纪的建筑风格,一座标志性的红砖钟楼诞生于内。作为历史建筑活化再造的样本,红砖钟楼将成为MOHO的标志性景观。这也是静安MOHO在艺术性和独特性方面的建筑表达。静安MOHO营造仿佛穿越时空感的创意设计,精炼地激发过去与现代的并存而无违合,真正地做尊重和并存。
面对目前存量市场上类型层出不穷的改造更新项目,覃鹏也有自己的思考。他指出,既有物业的改造具有特殊性,需要找到科学合理的设计管理方法体系,用稳定确定的方法去解决不同改造项目的特殊问题。他结合项目管理体系改造流程系统,明确每个阶段工作重点及相应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成功应用于上海五角场苏宁广场、北京八里庄苏宁等改造项目中。
“激发城市活力,创建美好场所”是覃鹏创立WE设计的宗旨,其完成的作品包含上海静安MOHO、上海五角场苏宁易购改造、北京朝阳八里庄苏宁易购改造、南京大报恩寺博物馆室内、南京牛首胜境规划等多个一二线城市标杆原创项目,类型从一线企业总部到省级文化地标。众多设计项目已落地建成,并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更多的美好生活场景。他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围绕有体验、有价值、有温度的三大活力要素,在充分研究设计对象的基础上,融入活力特色,并且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指导方案落地实施,打造活力的城市场所,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