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试点成果。从2021年底住建部发布124个智能建造新技术典型案例,到《“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中国建造”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再到此次明确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智能建造的宏伟蓝图正不断转化为具体行动。
实践证明,推广智能建造,为建筑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装配式建筑能有效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外墙喷涂机器人开展高空作业,效率可达人工的3至5倍;楼宇自控系统实时调节室内温度、照明等,让建筑有了“智慧大脑”。在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不少项目上已经应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成效突出。诸多先行先试的成果和经验证明,智能建造将有力助推建筑业实现从粗放式经营、经济效益优先、要素驱动转向精细化管理、绿色发展优先和创新驱动。
【绿色化】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建筑产业变革的方向。
自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后,有关建筑业绿色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2022年1月,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2022年3月,住建部又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在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2022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行绿色施工。2022年10月,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在北京市朝阳区等48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旨在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
在各地,建筑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推进,比如,以绿色建筑为主线,整合节能资源,探索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实施“建筑节能+N”模式,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动绿色建造的工作机制;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为契机,分区域、分梯次推动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和公益性建筑执行更高水平节能设计标准,提升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建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库……各地纷纷以实际行动,探索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效机制,推进建材和建筑产业绿色发展,努力走好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