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赫工体和北京卫视共同主办的2023“踏上新征程”跨年之夜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经历两年零五个月的改造复建工程,“新工体”在跨年夜以一场晚会重装亮相,回归大众视野。
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工程,始建于1959年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改造后的工体将作为一流水准的专业足球场承办国际级赛事,成为融合城市记忆和现代观赛体验的“足球圣殿”。
北京工人体育场地处城区东部,紧邻使馆区,由体育场主体建筑、体育馆和游泳馆组成。自建成后,承办过首届全运会、1990年亚运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以及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等大型赛事,见证了首都历史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2020年7月,工体正式启动保护性改造复建工程,总规划建设面积达38.5万平方米,可容纳6.8万人同时观赛。奥雅纳与中赫工体合作,为项目提供机电顾问服务。
改造复建工程延续了工体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标志性清水混凝土外立面,传承首都朴素庄重的历史文化风貌。作为北京国安的永久主场,6.8万张“国槐绿”座椅填满看台。黄、绿两个主题色拼出“BEIJING FC”字样,呈现国安风采。
“新工体”在体量和功能上全面升级,成为北京首座、国内首批国际标准足球赛场。全面升级的“新工体”将为观众、运动员、市民和相关管理运营方带来哪些全新的使用体验?
更舒适
1.因地制宜的场区设计
“新工体”看台采用“看台碗”设计,坡度增大,观众视野更加宽阔。第一排球迷座椅距草坪最近距离仅8.5米,运动员脸上的汗珠都清晰可见,观赛体验将大幅提升。场馆新增罩棚构造,为观众遮风挡雨。
然而,由于升级后的场区体量和罩棚都更大,加之北京全年气候较干燥,通过CFD热环境及风环境模拟显示,如不采取空气处理手段,场区通风无法顺利自下而上流通,将导致部分区域温度较高,热舒适性较差。
北京室外赛事运营的主要时段为下午两点至晚上九点。经过分析气象信息发现,在北京最炎热的7-8月份,该时段干、湿球温差亦有60%左右的时间大于4℃。为场区配备适宜的空气调节措施,对提升观赛舒适度至关重要。
足球场坐席区采用了座椅通风+冷雾降温的方式作为夏季高温时段坐席区的主要空气处理手段。对于北京的气候条件,该系统在全夏季多数时间可具备4至8℃的降温潜力。此外,主席台区保留座椅空调系统,整体通风和特殊区人员舒适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2.消失的冷却塔
场馆类建筑的冷却塔,通常放置于室外地上、半地下或场馆屋面。然而,冷却塔外观却常与建筑本身产生视觉冲突,若临近公共区域,则会影响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并造成噪音污染。
改造后的“新工体”将提供开放式、无围墙的空间体验,成为一个以球场为核心的城市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大众健身环境。项目设计将空调冷却塔置于地坑内,隐藏设备,打造更为开阔的城市公共空间。
如何在地坑紧凑的空间内保证设备通风及散热,确保其运行效果,为机电设计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此,奥雅纳机电工程师在方案优化阶段就冷却塔的设置方式做了多组CFD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他们结合模拟结果,优化地坑形状,采用冷却塔“一”字形排布的基坑方案,避免了并排塔气流短路的问题,并于塔顶设置楔形导风筒,增加排气的收束。
该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兼顾实用与美观,助力呈现整体统一的建筑效果,打造世界级体育场馆。
更节能
在项目方案优化阶段,他们针对场馆空气处理系统的设置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在确保舒适性的同时,兼顾节能减排,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设计。
他们对比世界上一些主要体育场的舒适性设施设计,发现处于低纬度区域的体育场全年供冷时间较长,多采用场区空调系统;而处于高纬度寒冷区域的体育场则设置罩棚红外辐射系统的比率更高。
与“新工体”处于同纬度带的同规模体育场较少,诸如马德里伯纳乌足球场、东京日本国立体育场及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均未采用场区空调系统。全场区空调系统虽制冷效果更为直接,但座椅通风+冷雾降温的方式同样具备切实有效的降温能力,且在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方面要更为优秀。
北京虽纬度偏高,冬季相对寒冷,但考虑到足球赛事在冬季安排非常少的实际情况,他们建议项目不配备燃气罩棚红外辐射系统,使场馆运营更加经济、可持续。
更可靠
1.供电保障
相较于传统项目的两路市政供电,“新工体”供电系统采用三路独立市政电源点,以达到最高供电安全性。此外,项目还设置了在线式智能配电系统,可实时监控各开关元器件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及设备老化情况,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供电系统三个回路分别引自不同110千伏变电站。第1、2路高压电源采用互备方式运行,任意一路高压电源可承担体育场全部一、二级负荷。第3路高压电源为保安备用电源,为涉及人身安全的设备持续供电,包括如控制中心、应急照明、视频监控、应急广播、疏散系统、指挥系统等,最大限度保障场地的活动秩序和安全性。
2.供冷保障
在集中控制的空调系统外,“新工体”另设有一套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为场馆内一些特殊空间单独提供“重要供冷”或“24小时供冷”,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更合理地匹配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
如承担赛事转播等重要用途的赛事专用机房,一旦冷源中断则影响颇大。在集中供冷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切换至由柴油发电机提供供电保障的备用冷源,确保赛事转播不受影响。在赛事前后,运动员更衣室、热身区等空间通常有延时使用的需求,若集中空调系统未开启,则可使用备用冷源以确保区域功能。
更安全
1.防涝
“新工体”的比赛场地下沉至地面标高以下。考虑场地条件,场馆雨水系统设计采用100年重现期进行调蓄,较规范要求的50年重现期更具保障。此外,项目充分利用体育场南侧的现状水系进行调峰蓄洪,保证下沉区域的汛期防内涝安全。
2.防雪
根据北京冬季气候条件,“新工体”设置了罩棚融雪系统。系统主动融解罩棚积雪,可避免冬季因积雪造成罩棚结构荷载突然增大,保证雪季建筑及人员安全。
更智慧
“新工体”配有智慧工体平台,通过高清摄像机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全面建设智慧观赛和消费体验。平台亦设置成熟的应急响应系统预案,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智慧平台将融合赛事与商业模式,已购票的球迷可与工体配套商业消费VIP折扣关联,提升新工体的运营效益。足球场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结合5G、蓝牙等技术,实现精准导航寻址寻车、精准推送活动信息等,营造覆盖全流程的一站式观赛、消费及娱乐智慧化新体验。
看台区域设置有超高清摄像机,单目镜头达到8K的超高清技术,拥有超宽视野和超高清晰度。相比传统配置,“新工体”先进的视频安防系统可通过更少的摄像机数量,提供更优质赛事转播效果,最大程度减少了设备布置对足球场内观赛视觉影响,并同时弥补对观众行为的监控盲区。
此外,足球场内还设置了自由视角观赛摄像机。观众可通过VR设备或自己的手机,对感兴趣的画面进行多角度观看,实现自由切换、旋转和缩放的智慧观赛体验。
除体育功能外,“新工体”还将新建商业广场。未来北京地铁3号线和17号线与工体连接,看比赛、购物消费、餐饮休闲、运动健身……未来都将在“新工体”一站式达成。
作为“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综合体”,“新工体”以多元化公共空间、商业空间、数字空间,融汇更加丰富的业态和复合配套功能,将推动三里屯区域的改造提升,为首都建设和发展建设赋能,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奥雅纳A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