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行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最早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行业。随着国家宏观层面倡导“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以及未来人口红利的消失,装配式成为建筑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内装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装配式内装行业情况如何?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国内装配式内装行业发展情况
近五年来,笔者拜访过几百家企业,绝大部分企业老板经历了五个阶段:一、开始时的质疑;二、焦躁(跟还是不跟);三、到处考察,学习观摩;四、对内,组建专门团队;五、对外,所有宣传都是装配式,成了装配式内装的绝对忠实粉丝。
但很多老板(负责人)仅仅是蹭热度、立标签,大部分都是为了招商加盟、拉业务。并没有下力气搞研发,而是花大力气搞宣传搞包装,一夜之间,搞出了许多类似装配式公装、装配式整装丶装配式精装、装配式店装、装配式办公装修、装配式酒店装修等等一大堆新名词、新标签,锣鼓喧天、天天直播、天天招商。
劣币驱逐良币。如果当一个新兴行业都热衷于搞忽悠时,那么这个行业的快速衰败也就不远了。
如何做好装配式内装
与时俱进,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行业发展也一样,当我们推行装配式內装时,就不能再“旧瓶装新酒”,用旧有的管理运营逻辑来推行装配式内装业务的发展。
国家推行装配式,是希望建筑装饰行业从传统的低效率手工作坊模式升级为高效率、智能柔性定制工业化模式,并推动整个行业从高耗能、高污染的运营方式转为低碳环保的运营方式。这种转换是革命性的(未来你的利润将不再是产品差价,而是碳交易顺差)。
一、核心竞争力是全产业链工业4.0产业信息化平台。笔者以为,想做好装配式内装,并不是干法施工替代湿法施工、工厂预制替代现场加工,其核心竞争力是全产业链工业4.0产业信息化平台,高效驱动上、下游,像汽车产业一样高效、紧密、协同运作,才能做到少批量、多批次、大规模工业化的高品质交付。
把造房子当成造汽车就简单多了,地产公司干品牌营销公司的活,建筑公司干主机厂的活,把建筑工地当成一个汽车组装主机厂,主机厂从各个工厂采购装配式部品部件,组装工人把装配式部品部件在现场安装完成,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成本就降下去了,材料是省不了几个钱的。
二、想做好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在组织架构上要按工业化运营的要求来配置人才团队。装配式内装行业目前急需五类人才:第一,装配式装修管理运营人才(平台思维,产业链布局);第二,装配式装修体系研发人才(工业化系统集成思维,部件-模块-总装);第三,装配式装修方案设计师与深化设计师(全生命周期运维思维);第四,装配式装修施工管控人才(供应链协同项目管控思维);第五,装配式装修产业工人(工厂流水线组装工及施工现场组装工)。
装配式内装四代技术体系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几年来对几百家企业的拜访,总结一下装配式内装四代技术体系发展现状:
一是0.5代体系:千万-亿级规模,零部件企业,卖材料。木饰面护墙板、竹木纤维板、SPC石塑板、铝塑板,防火B级、环保性及易老化变形不能满足工程需求,施工前需打好基层板、釆用打钉、打胶粘贴,还属于湿法作业,不是全装配体系,不能计算装配率,已有近十五年发展历史,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二是1.0代体系:亿-十亿级规模,总成企业(独创体系,模块化系统),卖模块。产品思维,干法替代湿法的工艺工法升级。横竖龙骨+挂条+单板体系,主要应用在公租房、公寓、低端酒店等低端低价市场领域,目前90%做装配式装修都在第一代折腾,还有很多项目干法、湿法混做。
三是2.0代体系:十亿-百亿级规模,总装企业(EPC),卖体系。集成思维,全装配化体系,集成度更高。全空间、全材料、全系统,主要应用在中低端写字楼、酒店、住宅、医院等领域。第一代与第二代体系相比传统装修造价要高10%~30%,目前逐步在一些中低端项目上应用。
四是3.0代体系:百亿-千级规模,集团企业,全产业链服务。系统思维,建筑装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集成、一体化制造、一体化施工(成本思维)。造价比传统装修还低约30%;人工减少约70%;交付周期减少约50%;基本能还原设计效果及功能要求。
五是4.0代体系:千亿-万亿级规模,平台企业,生态自循环。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思维,第四代绿建零碳建筑(节能、智能、建筑工业化、形成产业集群及产业生态闭环)。可装、可拆、可移、可换的易维护性,循环资源利用;全生命周期运维管控信息化系(CRM+BIM+ERP+MES+X);全产业链协同制造、柔性定制,布局全国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可循环拆装、易地重建、超低能耗智能六恒舒适系统、空间百变;充分利用智能相变材料丶新型建材及创新建筑构造,实现零能耗建筑,碳排放最小化。
有了这个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层级,高低立明、好坏自分,大家相安无事,各取所需。
(作者系中国·上海装配式内装产业联盟、长三角装配式内装产业联盟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