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住建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的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个重大课题来对待,在积极争取、扎实推进全国试点示范的同时,也扎实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工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批示,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鹰潭市、南昌市先后被列入2021年、2022年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多次被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通过试点示范,海绵城市理念在江西得到有效落实,河湖空间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海绵城市里有“大政治”。建设海绵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海绵城市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住建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出20条措施,江西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印发了指导性的文件,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江西在全国率先编制《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在全国唯一开展了全省海绵城市“十三五”总结评估工作和编制印发了“十四五”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省政府分管领导先后三次主持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萍乡市、鹰潭市等地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专班。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来推进。
——海绵城市里有“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海绵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提出来的,对修复城市水生态、提高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也体现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统筹观。我们在系统化全域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始终遵循循环利用理念,着力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始终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将“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理念综合运用到实践之中,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里有“大民生”。苏轼曾用“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暴雨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而这种苦难至今并没有彻底消除。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城市普遍存在对天然水体和自然滞蓄空间的保护和预留不够,城市过度硬化等问题,加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投入不足,短板突出,这些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城市“人水矛盾”不断激化,汛期“城市看海”现象屡屡发生,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正是要统筹考虑雨水的留存、利用与排出,统筹解决城市缺水与内涝问题的新理念。我们深刻领悟、科学把握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用“海绵”的新理念、新思维,统筹考虑城市水资源利用和排水防涝问题,统筹城市更新、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城市内涝治理等工作,大力解决城市积水内涝等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问题,全力解决“城市看海”问题,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绵城市里有“大项目”。这些年,江西省以项目化思路抓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在谋项目、建项目上下功夫,以项目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完工项目2510个,涉及面积554.71平方公里,建设排水管网总长度达3.84万公里,雨水管网1.47万公里,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近700亿元,全省城市建成区海绵化城市建设比例达到35.38%,成效较为显著。仅去年,鹰潭市建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3个,南昌市建成146个,吉安市建成112个。2021年我省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评为省级层面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效第一档的省份。我们不断树牢项目化思维,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切实抓好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在“谋项目”上下功夫。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全流域管控、全方位定标准、全过程植入、全域性铺开的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需求,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需求出发,兼顾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在城市更新、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等工作契机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注重新建项目与改造项目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统筹谋划一批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制度,有序实施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在“建项目”上下功夫。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系统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涉及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等,推进过程中注重工作统筹、分类推进。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法规制度,完善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到施工、竣工验收、运维管理的全过程管控制度,推动依法依规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善项目管控流程,严格落实全周期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阶段质量把控,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闭合管理。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技术审查机制,强化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提升设计、施工环节质量管控,努力把海绵工程建成良心工程。
——海绵城市里有“大产业”。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从水出发,但不能就水论水,就海绵谈海绵。我们看到了,建设海绵城市是个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以萍乡市为例,这些年萍乡市在推进海绵城市试点过程中,大力发展海绵产业,发起设立了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萍乡海绵智慧城市建设基金”,打造了一个集“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监理、开发、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化集团公司,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五陂海绵小镇、目前入驻企业40余家,整个海绵产业已经发展出100多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海绵产业发展、海绵产业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这仅是萍乡市一地,从全省的大数来算,更为可观。全省城市和县城建成区总面积约2800多平方公里,以每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2亿元计算,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到2030年全省城镇建成区8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全省近2240平方公里需要“海绵化”,粗略估算可拉动投资四千多亿元。这就是海绵里的“大产业”。我们不仅努力把海绵城市建设好,而且致力把海绵产业培育好、发展好。结合实际制定海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加大海绵产业、海绵经济培育扶持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个方面,对海绵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强化海绵产业项目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大的海绵重点项目。着力提高海绵产业材料技术水平,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大力支持传统优势企业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转型生产海绵产品。
海绵城市里有“大乾坤”,建设海绵城市是个“大课题”。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