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东南侧的一排风机,其旋转产生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博鳌零碳示范区能源系统;海岛建筑“光储直柔”系统建成巨型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与其他能源系统互联互济,有效提高示范区的可再生能源自给率;新闻中心的“光储直柔”示范项目完成改造,配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均得到提高……日前,博鳌零碳示范区首批16个子项目竣工,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开启零碳“试验”。
零碳示范区,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集成应用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多领域深度减排技术,新建林业碳汇等高质量抵消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于零的示范区。2022年2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促进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委、省政府与住建部联合在博鳌东屿岛启动创建零碳示范区,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出一个零碳示范样板,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样板”。
位于博鳌镇东屿岛外的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占地面积330亩,包括10千伏开关站、光伏发电设施和农业大棚三大板块。开关站综合楼和农业大棚区,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和主要设备安装调试。“一地两用,阳光共享。板上发电、板下种果蔬,都直供论坛,零碳、绿色又环保。”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毛卫华说。
“与以往国际知名绿色低碳新城建设项目相比,博鳌零碳示范区为城市建成区提供了可落地、可推广的经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说,示范区展示了以适宜技术逐步更新改造的零碳建设模板。
“示范区建设最大化利用当地的风、光、热资源,让自然做功。”胡耀文介绍,例如,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增加遮阳、增加绿植系统等针对当地气候的被动式、低成本绿色降碳技术,减少高成本技术的使用;采用空气热源替代天然气,为酒店提供生活热水;最大化利用岛内建筑、地面、停车场、景观设施等铺设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展示当前光伏利用技术和我国光伏技术发展水平。
示范区建设主要靠自主探索。“我们没有特别成熟的体系和架构可以参照。边建设边研究,是此次建设的特征。”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刘烨说,建设过程中未大拆大建,实现了低扰动更新。
3月22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联伟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海南省筹备工作和分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海南省将零碳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六项标志性工程之一。在住建部的指导下,零碳示范区计划实施8大类19个项目,目前一期16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已完成,完成了新闻中心“零能耗”建筑改造,打造形成了国内最高水平的“光储直柔”示范项目;提供绿色低碳高品质供水服务,并对室外环境开展海绵化改造,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应用实现绿色能源;固废资源化利用实现减碳和循环再生双重效应;构建智慧交通为基础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降低交通碳排;建成了循环花园、椰林聚落、环岛栈道等低碳公共空间,修复红树林湿地,提升东屿岛植被碳汇水平;应用CIM+可视化零碳管理系统实现运营智慧化,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全岛最大程度绿色用能。首批16个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实现减碳(含抵消措施)9055.8吨/年,减碳量达到示范区现状碳排放量的67.4%,年供应清洁电力1510万度;其余项目将于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完成,建成之后将达到零碳运行的设计目标。
博鳌零碳示范区创建工作是三年,目前博鳌零碳示范区的第一年第一阶段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专家一致认为,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项目立足零碳,理念及建设策略清晰,目标明确并具有很好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探索提供了优秀样板。在碳排放认证评估方面,博鳌零碳示范区建立覆盖碳排放、碳减排、碳抵消的全过程零碳评估方法学,对示范区基准线排放量和减排措施效果进行了国际对标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在有效完善保障机制的前提下,示范区可实现零碳建设目标。
刘联伟表示,下一步海南将按照博鳌零碳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推动后续工程项目的建设,并制定零碳会议会展、零碳旅游等公众行为规范,在示范区积极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国际化认证工作,同时打造博鳌论坛零碳认证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博鳌经验。
(王存福 李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