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筑人物

强核报国勇担当 融创上海启新章

——访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

□记者 盛媛 通讯员 陈澍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中核科创园,走进中国核建总部,采访了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深入了解其作为核电建设者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故事。

怀揣强核报国之志

见证核工业发展壮大

1991年,大学刚毕业的陈宝智,入职中国核建旗下成员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不久后便主动投身国家战略需要,不远万里奔赴巴基斯坦,参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出口商用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工程建设,担任一线施工队技术员。项目位于柴尔沙漠边缘,气候干燥,沙尘暴频发,夏季最高温超过50度,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陈宝智扎下根、安下心,在摸爬滚打中学习、实践核电建造技术,一待就是四年。

回国后,陈宝智来到我国核电建设的摇篮秦山核电站,参与秦山三期核电站建设,为点亮上海的万家灯火作出过一份贡献。当时,他在项目部担任质保部经理,回顾在秦山三期的经历,他说:“我国核电建设经历了跟跑、并跑、领跑三个阶段,当时还是在跟跑阶段,跟加拿大人学技术,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在消化吸收,形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核电建造技术体系。”陈宝智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而薄发,在中国核建系统内一干就是30余年。

“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建成,实现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世界核电主流堆型核电站建设;再到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名片’闪耀全球……一路走来,我倍感荣幸。”作为核电建设老兵的陈宝智,展现出作为大国核电建设者的自信与自豪。

战略转移由京入沪

融入融合融创上海

2021年11月29日,中国核建总部从北京整体搬迁至上海,迈上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作为一家从北京战略转移入驻上海的总部企业,陈宝智创新性提出了“融入、融合、融创”上海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积极主动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除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外,陈宝智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和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表示,参加完上海市党代会和“两会”,第一时间向中核集团在沪单位、中国核建在沪单位传达了会议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据悉,中国核建旗下单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参与了上海的经济社会建设。1974年,为建设上海石化总厂,中国核建下属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从四川的崇山峻岭中奔赴上海,先后参与了上海石化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承建了上海洋山港20万立方米的LNG低温罐储运工程,极大地增强了洋山港LNG储气能力,并由此立足上海、深耕上海、服务上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建下属另一家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上海市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为上海奉献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扩建工程,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再如嘉闵高架、世博会澳大利亚馆、中核集团上海总部、上海核工院核电研发设计中心(三期),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研究所总部研发中心、711研究所张江试验设计综合楼,中国电科集团三十二研究所科研生产基地,以及重型燃气轮机试验能力条件建设项目等等。

陈宝智说:“杯中的水、灶头的热、头上的灯、脚下的路、通畅的桥、温暖的家……中国核建早已融入上海市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立业树人选贤任能

积极打造人才高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代表团最年轻的“90后”代表师延财火遍全国,却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中国核建的一名“全国技术能手”。在中国核建,像师延财一样的“大国工匠”还有很多,如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未晓朋,全国劳动模范陈小兵,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罗开峰,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彭存利,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魏海涛……“我们在做好重点项目、核电工程的同时,要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陈宝智强调。英才辈出的背后,是中国核建对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

陈宝智表示:“中国核建始终把立业树人、选贤任能作为关系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任务来抓。我们建立了覆盖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三位一体的‘1+1+1’青年人才能力提升路径。既为青年英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又为青年才俊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近两年来,中国核建有15名青年技能人才取得全国竞赛优秀成绩,4名青年技能人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据悉,目前中国核建有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4人、全国技术能手30人。在内部培养的同时,中国核建还借助中核集团等资源,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加快建设核电建造战略人才力量。未来,其中国核电建造人才高地的优势和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积极延长产业链条

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于中国核建的未来发展之路,陈宝智充满信心地说:“上海市各级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在中核集团党组的领导下,我们坚决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2345’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两个品牌、作出三个贡献、提升四大能力、构建五大平台,我们的发展思路正逐步落地实施。”

为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上海核电工程建造产业集群和核电建造技术策源地,更好地发挥总部带动作用,进一步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核建于2022年11月在上海成立了“三平台一中心”:设计管理总院,主要培育中国核建工程总承包能力,为客户提供工程领域“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研究院,定位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研发机构、数智科技专业智库、成果产业化平台;投资公司,通过产业协同推进“投融建管运”一体化能力,实现中国核建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财务共享中心,以数字化财务转型推动提质增效。通过一系列举措,中国核建形成了“研发+投资+工程咨询+测绘+设计+监理+设备制造+采购+建造+运营+维护+物业”完整产业链及实施能力,也带动了其综合实力质的提升,迈上了全产业链经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陈宝智表示,成立三平台一中心,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上海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地理区位等优势,以国际化视野开辟新的发展赛道,进一步补充和延长中国核建产业链,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履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使命中更好地服务和融入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核建正乘着时代的东风主动应变,主动求变。陈宝智说:“核工业正处在‘两弹一艇’以来最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相信在上海这个初心之地、光荣之城,中国核建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2023-04-13 盛媛 ——访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653.html 1 3 强核报国勇担当 融创上海启新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