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筑人物

“萌新”预算员的创效路

——记中建二局一公司项目预算员姚卓

“这我能行吗?”一想到自己就要独立负责大新棚改项目吊顶工程的盈亏分析,姚卓的心就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我才入职才一年多,可不能因为我导致盈亏数据算错了啊。”犹豫、兴奋、忐忑不安,刚接到任务,“萌新”姚卓百感交集。那个晚上,他失眠了。

2021年6月,姚卓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建二局一公司,他被分配的第一个项目是大新棚改项目。看到项目后,他有点失落——这个项目背靠大山,前面就是一片农田,距中建二局一公司总部大约1000公里,离越南却不到150公里,这跟他想象的成长路径很不一样。虽然内心有些忐忑,也经历了一些迟疑,但他没有后退,坚定地迈进了项目大门,“我要用成绩证明自己!”

在项目上,姚卓成为了一名预算员,商务经理王光旭手把手带他。写报表、办签证、撰写各种数据材料……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姚卓的工作也越来越熟练。“要做好吊顶盈亏分析主要是看准图纸、抓好现场、算好数据,我相信你能把它拿下来!”虽然刚开始有点担心,但得到认可后,姚卓变得很激动,“说实话,我也想放开手脚大胆试一试。”

为加深对“吊顶工程”的理解,在盈亏分析开始之前,姚卓就去多方打听。他发现,项目吊顶工程原单价为公司原资源库资源,价格要比本地资源略高。他想,他得找到更有优势的价格方案才行。

结合项目之前人工加材料单独询价的经验,开展工作时,姚卓留了个心眼。他先在线上线下询了一遍价,结果发现有的分包提供的价格却低得“有点离谱”。为此,他立即根据图纸及现场施工情况,重新细化工作清单,一步步夯实基础数据;为了确认报价数据的真实性,他还骑着电动车逛遍了大半个大新县,晚上再将收集来的数据一项项做比对。“有时候我们半夜打完混凝土回来,还看到小姚办公室的灯亮着。”工程部同事洪震说。对收集来的这些数据,姚卓确实不敢马虎。再忙再累,他都得睁大眼睛,心细如发地捕捉它们之间的差别,不能出一丝差错。“这些数据其实就是我们跟分包议价的底牌。”姚卓说。

一周后,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向项目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通过多方询价,人工+材料分开的价格最低能达到80元/平方米,根据该数据可进一步压降专业分包报价,预计能将105.05元/平方米压到90元/平方米,实现吊顶工程创效9.14万元。虽然创效金额不大,但这也实实在在为项目节约了成本,姚卓头一次觉得自己为项目创造了价值。“这个新学生不错!”项目经理夸奖道。

“萌新”预算员姚卓的创效路还在继续,不过他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对工作也更加自如。

2022年12月,该公司领导又让他负责铝模专业分包最终结算,这次分包报的工程量及索赔量过大,是一头不小的“拦路虎”。连续几天,姚卓都在现场泡着,一边查看铝模一边在图纸上标记铝模板实际使用位置,拿到数据再回到办公室用广联达重新建模以及对模板计算规则重新设置。数据反反复复地改,现场来来回回地跑。那几天,光是推算记录都用了大半个A4笔记。最终,在姚卓一张张“数据底牌”面前,铝模分包不得不减少模板租赁费9.7万元、铝模配件丢失索赔费26.96万元,综合铝模项目一审共审减41万元! (张秋媚)

2023-04-13 ——记中建二局一公司项目预算员姚卓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656.html 1 3 “萌新”预算员的创效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