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筑人物

走在轨交建设“最前列”

——记中建五局“优秀工程师”“劳动模范”黎琦

清晨,阳光透过重庆林立的楼栋,一辆紫红色的列车从楼宇间呼啸而过,再现“轨道穿楼”的奇观,勾勒出重庆独特的城市本色。依照惯例,黎琦戴上安全帽,拿着本子和笔前往位于宝圣湖站的设备间,检查重庆地铁9号线宝圣湖站的开通运营保障情况,这里的运营工作一结束,黎琦参建的第7个轨交工程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事轨道交通建设22年,黎琦先后参与了武广高铁、株六复线、京秦铁路、无锡地铁等工程的建设工作,先后曾获中建五局“优秀工程师”“劳动模范”、重庆市渝北区“渝北工匠”、重庆市“巴渝工匠”等荣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词条。

扎根施工一线,实践才能出真知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黎琦,成长在书香门第之家。大学毕业的他并没有跟随父母投身到教育事业,而是扎根于轨道交通行业。他说,“自己选择的路才是最好的路。”轨道交通就是他一直坚持的选择。

2018年,黎琦通过人才引进加入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在重庆地铁九号线开启了新征程。重庆地铁九号线是重庆市重要民生工程,具有协调难度大、工期压力大、安全风险大、专业接口多、难掘、难挖、难跨等特点,项目一启动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首列电客车上线调试重庆地铁9号线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按业主的整体规划,经区段所有的站后轨道、系统工程工作要整体完成,供电、通信、信号等与行车控制相关系统的单机、单系统调试要全部完成,不能出丝毫纰漏。

为保障调试顺利完成,黎琦几乎整天蹲守在现场,确保站后各专业的施工进度顺畅进行,遇到卡点问题,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工作面安排穿插施工,协调各方资源及时解决问题。经过周密部署,团队严格按照节点计划,排除现场干扰,力争达到专业交叉施工最优化。

历经一个月的奋战,2020年12月18日,首列电客车正式启动,运行过程中电客车接触网受电状态良好,车体平稳,各项指标满足要求,车辆、供电、接触网、轨道等系统相互匹配,顺利完成电客车上线调试。重庆市建委轨道办及交开投等领导对重庆地铁九号线项目作出了高度评价。

历时两年,重庆地铁九号线顺利完成了30余项站后节点,2022年1月25日,攻克重重难关,重庆地铁九号线正式通车。建设期间,黎琦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主持编制完成了站后工程建设管理方案、十四类系统设备招标管理办法、站后施工组织设计、属地化管理办法、样板站、观摩点方案、轨行区管理方案、车辆段与控制中心施工专项方案等,为轨交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给重庆人民满意的答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回顾重庆地铁九号线的施工历程,黎琦说道。

科技创新,建筑施工有了“新引擎”

黎琦在进行施工管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经验集成工作。在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指挥部,以他为首的“黎琦三创工作室”,一方面针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课题攻关,助力现场履约;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试点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2020年初,由于疫情、人员等因素影响,重庆地铁九号线施工时间被压缩,如果在铺轨后开展接触网施工,相较于接车需求,工期将严重滞后。

为解决困难,黎琦组织攻关课题组,提出接触网无轨施工方案。该方案最大的难点在于接触网的辅助标点、基准标点必须与勘测院、土建、轨道的基准标点核对一致,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偏差。

为攻克精准度的问题,结合土建铺轨专业的图纸,设计院临时出图,把接触网的临时图纸投晒至现场。课题小组通过现场勘测,图纸理论布点,优化施工工序,做了大量的数据对比和现场实际控制测量,在电脑上进行了多次模拟论证,确保准确无误后才进行现场施工。最终接触网专业在铺轨施工前,完成了所有接触网基础浇筑、立杆施工,现场一次性通过验收,无一例返工处理,节省工期近3个月。

项目建设期间,“黎琦三创工作室”出台了国内首部轨道交通系统机电全专业施工指导性书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安装工艺技术》,获得省部级工法3项、国家级QC成果一项、省部级QC成果7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主编专著两本,发表期刊论文5篇。

精益求精,建造百姓放心工程

黎琦身上有股老工匠的较真劲儿,是个追求完美、有始有终的“较真派”。重庆地铁九号线通车后,他主动申请留下,负责运营阶段的保驾护航、应急处置、站后建设遗留问题消缺管理等工作。

做好维保消缺是保障重庆地铁九号线全线运营的关键,消缺工作涉及专业多,现场协调运营封锁点难度较大,重庆市交开投、轨道集团、监理等单位要求半年内完成90%的整改工作。

而就在宝圣湖站3号口验收前一天,黎琦在检查现场时发现,土建未预留检查孔,这就意味着第二天的验收将无法通过。此时3号口的钢架和玻璃装饰已完成施工,要保障验收就需要拆除装饰的钢骨架和玻璃,重新施工做预留检查孔,这样一来工期拉长,将影响整个宝圣湖车站3号口的开通。

正在项目管理人员一筹莫展之际,黎琦仔细核查现场,果断决定:“只切除其中一部分,站后其他专业小范围拆除,做出预留检查孔,这样既能确保验收,也不影响已完成的作业面。”随后黎琦立即组织站后管理部、深化设计部、技术质量部到现场确定处置方案,确保方案贴合现场实际,质量成优。经过通宵整改,宝圣湖站3号口顺利完成验收。2022年7月28日,宝圣湖站3号出入口顺利开通,保障了全线开通运营的目标。

在坚守项目保障运营的日子里,黎琦定期组织召开消缺部署会议,对建设遗留问题库中的各个问题进行逐一分类,由简至难,梯次化进行问题整改销项。与业主、运营深入沟通交流,了解痛点和需求,因地制宜优化整改、降低整改成本。最终,项目如期完成了为期半年的保驾护航工作,建设期缺陷消除率超计划目标,达到96%。

2008年,黎琦来到重庆参与修建宜万铁路,此后扎根轨道交通行业,在大江南北留下了他的建设足迹。十年之后,他再次回归山城重庆,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与责任,造福山城百姓。进入新时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黎琦的脚步将永不停歇,他坚信自己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走在轨交建设领域的“最前列”。 (肖宇琦)

2023-04-13 ——记中建五局“优秀工程师”“劳动模范”黎琦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655.html 1 3 走在轨交建设“最前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