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营造

蓉城工地溢书香

四川省成都市之所以称为蓉城,是因为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故此得到“蓉城”的别称。中交二航局濛阳新城新居工程六期项目就坐落在美丽的蓉城成都。

于帅是成都市彭州濛阳新居工程六期项目质检部副部长,家在吉林延边。由于远离家乡,下班到工地书屋学习几乎成了他每天晚上打发时光的首选方式。于帅说:“书屋虽然不大,但是管理知识和建筑专业方面的书籍齐全。‘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真正能让员工每天进步一点点,助力项目建设更加安全顺畅。”

完善阵地让读书“动”起来

走进员工书屋,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一本本摆放整齐的专业书籍,充裕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了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濛阳新城项目本着节俭、高效的原则,建立了员工书屋,将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整体打包,“三室合一”集中在一个场地,实现资源共享。

项目部工会根据员工需求,购买了工程技术、管理学等专业书籍;在硬件上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在软件上修订和完善了“每周2小时学习”制度,并把“每周2小时学习”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周2小时学习”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项目部在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对上季度学习活动进行集中测试,在学习活动中带头讲课,积极参与研讨互动的,将优先参加评先选优,并在当季绩效考核中予以适当倾斜。讲课完成后,由项目部全体员工当堂对课程进行打分,每年度根据打分结果和集中测试结果,评出“明星讲师”和“学习标兵”若干名。“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真正让读书“动”了起来,职工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提高,工地上处处书香四溢。

技术交流让技能“提”起来

服务员工成长、共享工作经验、提升操作技能,项目部以“每周2小时学习”活动为载体,采取员工点餐的方式,开设了“快乐课堂”,激情唱响了“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主旋律。

“快乐课题”与以往专业技术讲座最大的不同是,授课人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授课,技术交流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以往技术交流针对性不足,现在由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现身说法,台上台下容易产生共鸣,现场遇到的问题在大家的交流互动中迎刃而解,一些好的操作经验案例能够得到及时推广。同时,技术交流从课堂搬到现场,通过把“我讲你想”的课堂变成了“你看你问我来答”的实践,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张富豪201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成都项目,拜项目安全总监易让翔为师。如何把大学书本上的安全管理知识真正运用到施工现场,徒弟边看边问边学,“巡检巡检再巡检,整改整改再整改”,师傅不厌其烦地细心传授。一年后,王武超就能独当一面了,2018年荣获了建设公司安全技能比武技术能手,2023年考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交流让全员技能真正“提”起来。

现场攻关让技术“活”起来

在这里,项目员工逐一破解工程建设中遇到难题和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瓶颈,用自己的智慧为激活了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这里开花结果。

工地上坠物是一项不安全因素,如何防止坠物,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项目创客团队经过反复的实验、试用和不断地改进工作之后,创新了“一种建筑施工管理用防坠物装置”,提高防坠效果,可以对下坠物对拦网和支撑架的冲击进行缓解,提高施工安全性。不仅如此,项目创客团队还发明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侧面支撑装置、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连接锁紧装置,这3项专利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不仅在专利上有突破,项目团队还成立QC小组,围绕现场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濛阳新城新居工程六期是一个安置房项目。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塌孔难题,他结合地质勘察报告,采用振动锤将8米钢护筒插至密实卵石层,解决钻孔过程中出现的塌孔问题及充盈系数过高问题,保证钻孔灌注桩支护桩验收合格率100%,确保桩基质量合格率和基坑安全,该成果荣获湖北省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

近3年来,项目团队完成国家级专利3项,省级QC成果2项,市级QC 成果2项,荣获了成都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化工地、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和湖北省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楚天杯”,唱响了咱们技术工人有智慧、有力量的最强音。 (方国俊)

2023-04-13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0661.html 1 3 蓉城工地溢书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