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出台的一个多月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开启密集调研模式,接连深入地方和企业进行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围绕安居宜居、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展开,为加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
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安居乐业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今年的新年寄语中提出,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并由住房开始,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
3月21日至23日,倪虹带队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快推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倪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推进“楼道革命”“环境革命”和“管理革命”。他还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更好地安居。
4月24日至26日,倪虹率队到河北省调研,先后前往石家庄市、雄安新区,实地调研新市民、青年人住房保障和城镇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以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倪虹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力,紧密结合工作职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破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城镇危旧房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助力河北和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升住宅品质,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还前往河南省开展“好住宅”标准调研和调查问卷活动,就现行住宅相关标准的适应性、“好住宅”标准体系框架和内容,征求了规划、城建、房管及工程建设标准化等主管部门的意见;就新时代高品质生活对“好住宅”标准在要素构成、功能性能、日照时长、楼层高度等方面的新要求,听取了规划院、设计院、建科院等单位结构、建筑、暖通、给排水方面专家的建议;还面对面听取购房者、物业、社区相关人员对“好住宅”标准的意见建议。该项调研从使用者、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等不同视角,梳理分析人们心中好房子的关注重点,提升住宅品质,提高标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以科技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科技赋能。”4月10日,倪虹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倪虹说,要举全行业之力打造一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研基地、创建一批世界级建筑科研院所,努力造就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倪虹考察了近零能耗示范楼和光电建筑,参观BIM展厅。在听取了科研工作汇报后,他表示,要加强科技引领,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工作突出位置,持续巩固提升世界领先技术,集中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法、新产品,把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提上去,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4月19至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姚天玮带队在南京市、苏州市进行调研,查看示范项目,走进科研院所,深入施工现场,听取院士大师意见,与基层同志座谈交流,研究分析建设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破解问题的办法和路径。
姚天玮指出,科技创新对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要在完善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上下功夫,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在提质降本上下功夫,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把是否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检验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在科技惠民上下功夫,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大力推广惠民实用技术。
4月25日至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一行来到安徽省调研智能建造相关工作。廖玉平指出,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创新建造模式。发展智能建造,一是要打造产学研用平台,将信息化、工业化和建筑业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合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建筑性能和使用功能,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同时解决建筑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问题;三是强化项目实施,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要结合项目需求,选择好用管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实现提质增效。
建筑市场转向“宽进、严管、重罚”
在年初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倪虹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抓好建筑市场发展,从“严进、松管、轻罚”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研究建立建设工程许可制度,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构建从建设工程设计、到施工、到验收、再到运维的闭环管理制度。
3月24日至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曾宪新带队来到上海就建筑市场监管服务等工作开展调研。一行人首先来到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开展调研座谈。会上听取了该市建筑市场分级分类管理、依托市建管平台强化数字赋能监管等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就资质资格领域放管服、招投标智慧监管、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劳务用工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此后又前往工地现场开展调研,并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就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建筑工人产业化等工作进行了座谈。
调研组对上海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赋能审批、监管和服务,持续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通过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进一步规范全市建筑市场环境,持续推动当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全流程数据汇聚融合和协同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二级巡视员王秀娟一行赴江苏省调研相关工作。调研组了解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运行、数据归集共享,与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筑工人实名制系统、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等相关系统互联互通情况,并实地参观了南京市“智慧城建”数据平台、淮安市工程建设项目集成服务区,还现场考察了江苏省部分城市更新项目。
调研组认为南京市联合验收、施工图审查和消防设计审查并联、消防验收提前服务等改革举措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淮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特色鲜明,“并联审+容缺办”“减材料+免证照”“中介超市”“拿地即开工”等特色做法成效显著。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