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

基础工程施工四问

——推进基础设施基础工程建设科学监管述评

□通讯员 郑传海

在建筑施工领域,大家都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说,和它所指的意思,以及“地动山摇”发生后将会引发的社会危害性。

从专业角度看,所谓基础工程,指的就是房屋建筑、公路、地铁、铁路、隧道和水利工程等各项工程所包含的隐蔽性工程,亦称岩土工程。基础工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小则局部渗水,裂缝、或房屋室内墙皮脱落,地基下沉,道路塌陷,给百姓造成心理和恐慌,严重的还会影响和威胁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而且修复起来十分麻烦,很多基础工程修复不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是修复一两次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仔细听取了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后,强调指出,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同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时,特别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

每当说起包括商品房、地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建工程交付使用后,由于基础工程“不争气”,经常在公众面前“掉链子”,一些施工企业往往一肚子“苦水”。面对投入使用后建筑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众多用户更是十分恼火。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不从制度设计入手着手解决,施工监管过程中,与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关联的核心问题就难以尊崇,出现质量问题后,单纯让施工企业背上终身负责的责任,的确是有些“冤”。

拷问之一:不是问题的问题咋就成了大问题?

先举两个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的事例。

前不久,笔者听武汉某小区一个朋友说,他家里的新房装修好搬进去半年了,宽带却无法链接。经过反复检查方知,当初施工队伍施工的时候,他家预留的网线通道被砌墙时撒落的水泥砂浆给堵死了。经与物业反复交涉,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最后,物业工程部的人解释说,房屋已经建好,房都交了,您家里的预留网络通道现在无法疏通,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从旁边邻居家接网线过来。幸好邻居家还没有到物业领取钥匙,他们就悄悄从邻居家接了根网线过来,才算解决了接入互联网问题。最近,邻居准备装修房屋,正在水电工要从入户电源总开关往下开槽的时候,隔壁的邻居急忙过来找到装修公司的水电工,说,我家的宽带是从这个邻居家接入的,你们能否把开槽的线路改一下,免得把我家的网线弄断了。尽管说宽带接入的问题解决了,可这户人家总是不放心,担心人家发现不知谁从自己家里接入网线,把它掐断了。看起来,这是一桩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听起来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房屋施工过程中,砌墙师傅怎么会把接入户主家的互联网管线通道堵死了呢?开发商、房屋建设承包商和监理商,以及移动通讯部门联合验收房屋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

另外一个事例与建筑工人马虎大意、监管和验收方不负责任,疏于监督,导致住户家的网线不得不借道接入不同,楼房施工过程,由于建筑工人没有严格按照高填方施工要求,控制填土厚度,每填一层必须严格碾压,监理疏于监督,把关不严,回填土方压实密度不够,就转入了后继施工环节,最终造成紧靠房屋一侧的路面和绿化带下陷,小区内道路裂缝长达十来米,鸡蛋大的物件都可以掉进裂缝里。小区相关业主虽然多次通过微信群或直接找到物业公司希望采取措施及时处理,物业公司则总是以集体失语,“默不作声”敷衍业主。而住在那栋的业主们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遇到大暴雨,道路突然下沉,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再看看两件重大基础设施基础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制度设计等原因,使得施工企业,哑巴吃黄连——有话说不出。

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高铁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溶洞、暗河、泥石流,塌方现象更是司空见惯。一座三、四公里长,甚至十几、二十多公里的特长隧道,掘进施工半天或一小时,又得停下来,集中力量抢占塌方和泥石流,或停下来研究应对错综复杂的地质结构的对策,更是常有的事。

笔者曾经目睹了西南地区友邻项目的两条隧道施工中,相继遭遇涌水、暗河、溶洞,隧道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的挑战。在一条设计长度近两公里的反坡斜井,仅往外排水,就得三次泵送,每天抽水花费的时间至少在七个小时以上,否则,工人在斜井里无法施工。一个月仅抽水的电费一项,项目部和施工队伍就要掏好几万元。斜井掘进施工不到一半,施工队负责算了一笔账,扣除报经已经审批通过的变更,四个月时间亏损了近四千万元。除了涌水,暗河的挑战,还有就是频繁的塌方。施工期间,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不得不把相当的时间精力和机械装备投入到处理塌方上来。经过近六年时间顽强奋斗,总算确保了铁路如期开通运营。但是最终反映出来的经济效益却让人欲哭无泪,扣除经过业主、设计、监理三方确认签证的变更费用,项目部最终还是亏损了个“大窟窿”,面对严酷的事实,企业总部和项目部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无赖的结局。

另外一项工程,交付使用二十多年后,由于地质灾害对隧道产生影响,虽经多次返修,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弄得施工单位苦不堪言。据知情人介绍,当初,这条铁路隧道所经线路有三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避开这段长达近十公里的破碎地质带和煤矿采空区,绕行四十多公里;第二个选项是放弃经过该地区和在该地区设车站的计划,改经百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县;第三个选项就是按照节省投资和兼顾当地政府意见的两全之策,从这段长达几千米的破碎地质带和煤矿采空区穿场而过。从眼前看,第一个选项投资的确是少了不少,隧道施工面临的挑战和处理破碎地质带和煤矿采空区的难度,以及线路建成后的病害和由此留下的安全隐患,则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当年担任这个标段的项目经理介绍,施工过程中,设计、监理和业主,以及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每次现场会诊时,都觉得,尽管施工中采取了很多当时看来比较先进的新工艺和新材料,但是,运营后的安全隐患仍然难以避免,施工单位每隔一两年就要对当年负责施工的隧道群进行整治维修,用于整治维修的费用已经接近这个标段当年的投资总额。整治和维护产生的成本同样远超当时参与线路选项决策的人们的想象。

拷问之二:要不要对计价进行特殊处理?

在工程建设所包含的各个分项工程中,基础工程(即隐蔽性工程)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面临的挑战多、在整个工程施工中耗费的时间最长、花费的“四力”(即人力、精力、物力、财力)最大、施工中遇到的麻烦也最多,施工完成后肉眼无法看到、潜藏的安全风险大,像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承担项目工程施工任务的项目部面临的经营风险(即项目亏损),往往与隐蔽性工程施工的价格设计和实际施工场景预测存在很大差距,却又得不到建设单位或投资方足额补差。

王先生是一位在施工一线有着近三十年经验积累的经营部长,根据他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隐蔽性工程是业主、设计、施工和监理普遍头疼的分项工程。像隧道掘进、大桥桩基、城市轨道交通和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等。说它头疼,在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主要表现在地下溶洞、暗河、涌水、泥石流、地质破碎和高地应力等,在南方地区,由于降雨周期长,水位普遍低,有的下挖几米深,地下水就出来了,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塌方,而这些都是隐蔽性工程施工最怕遇到的大忌。王先生回忆说,20世纪九十年代在广东某地修建高速公路的时,有座不到两公里的隧道,面粉样细沙结构竟然超出了一公里,无论是遇风、遇水和遇到很小的动静,粉沙都会顺着缝隙往下流,隧道队伍花了一年多时间,掘进的深度还不到五十米。按照有关规定,审核确认变更设计的资金,还不够支付隧道施工人工费的十分之一。

王先生介绍,由于绝大多数隐蔽性工程勘测设计时,受勘测覆盖面影响,不少地段没有覆盖到,有的地质结构与勘测设计企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存在很大差距,给现场施工管控、验工计价和施工队伍负责施工的单项工程决算带来了诸多问题,施工中,项目部面临的安全风险、成本管控风险陡增,尤其是经营成本的风险,成了部分企业难以承受的重压和企业对项目绩效考核最为恼火的问题。

隐蔽性工程作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重点环节,其分量远超“秤砣虽小压千斤”,隐蔽性工程所需的每种材料,施工中的每一细小环节,都对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起着决定性影响,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人士认为,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以及工程建设这种特殊产品承载着事关国家和百姓的财产与生命安全的特殊使命,需要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广泛听取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的意见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规定进行“大修”和完善,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说来,对基础工程计价不能“一锅煮”,应当本着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隐蔽性工程施工的错综复杂性和人力、精力、物力、财力与科研攻关耗费的现实,从原有的制度设计中分离出来,另立章节,专项规划,精细核算,另行计价处理,充分利用特定的价格杠杆指挥棒,引导企业做实、做优隐蔽性工程,不应让施工企业像哑巴吃黄连一样,吃了亏还说不出。

拷问之三:要不要接入用户现场户监管?

综观不少民生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后引发社会不满,如商品房开裂、渗水、地基下沉引发的民怨和恐慌,城市道路下陷造成人车伤害,桥梁断裂和隧道脱拱,以及其他病害的发生,危及交通安全,都是在用户和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或者问题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没有及时处理产生的。这类质量、安全事故虽然不是多发、频发,但是,每次发生后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巩固现有监理体制成果,加强专业监理队伍对隐蔽性工程监管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基础设施基础工程监管改革,从顶层设计入手,进一步完善监理体制,抓实抓细建设工程监理,做细做活做优现场工程监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用户和接管单位,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是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回应社会关切必须要做、必须做好“规定动作”和“必答题”。

近年来,驻湖北武汉的央企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电务公司、六公司(江汉重工)和城轨公司等央企,在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北和湖北省承担石(家庄)武(汉)高铁、汉十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时候,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铁路站段和社区联系,邀请当地社区群众、铁路接管单位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与运营部门的代表到现场检查、指导、交流,现场解答当地社区群众和专业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对社区群众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一些技术、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从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创新工法和新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改进,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关问题及时得到纠正,通过特定途径或渠道及时向对方反馈信息,得到了社区群众和接管单位的认可。

据介绍,南方公司从2008年开始,就把邀请接管单位当“管家”,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接管单位到现场监督抽查,作为创建诚信企业、诚信项目部的“诚信工程”来抓。“诚信工程”换来的远不止用户的信任,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市场回报,2022年,南方公司实际到手的经营承揽工程投资达94.8亿元,创历史新高和集团各子(分)公司首之。2017年,十一局电务公司进入湖南长沙轨道交通市场后,就把邀请用户到现场监督,定期与接管单位进行互动,听取接管单位意见,作为建设优质工程不可或缺的制度固定下来,由该公司经营大师姚文斌率领的项目团队自2017年进入长沙以来,成为长沙轨道交通领域信得过的施工企业,在不到7年间的时间里,先后在长沙相继承揽了8个项目工程,成为该公司以干促揽的区域经营金牌项目。

透过南方公司、中铁十一局电务公司、四公司、六公司和城轨公司接入用户现场监管的做法得出结论,既然隐蔽性工程在百年大计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主动邀请用户或接管单位介入现场监督检查,不但是落实用户对隐蔽性工程质量和安全境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体现,也全方位推进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党的方针政策在工程建设领域充分落实的体现,更是深化重大项目工程监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历史选择。增进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用户及接管单位的沟通,增加百姓(用户)对项目工程建设存在的风险性的认知和对基础设施建设艰辛程度的理解,在接受用户和接管单位现场监管中提升认知度和美誉度,深耕和拓展熟地市场,促进滚动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拷问之四:要不要单独立项进行信用评价?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就率先对施工和监理企业定期进行信用评价,并把信用评价情况作为招标投标加分项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引起了强烈反响。创建信用项目,确保A级信用,争当“A+”信用企业,已经成为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大型央企所属二三级公司的自觉行动。像中铁四局、中铁十一局、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等大型骨干央企,自我国铁路建设领域开始执行信用评价机制以来,已经持续保持我国铁路建设行业A级信用企业,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尤其是驻汉央企中铁十一局和南方公司,在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先后两次分别被国务院国资委树为“标杆企业”和“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随着我国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信用评价机制执行渐行渐稳,在行业内外得到了普遍赞同,我国的水利、电力建设领域也纷纷启动了信用评价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开始执行信用评价工作的建设领域,隐蔽性工程并没有单独列入信用评价选项。业内人士认为,既然隐蔽性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和交付使用后的安全使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关乎“地动山摇”的发生,把对隐蔽性工程单独进行信用评价纳入建筑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制建设的顶层设计上,依法促进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意义是深远的。

对隐蔽性工程单独进行信用评价,首先要从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联合全国人大工法委从建立健全隐蔽性工程信用评价的法律保障机制开始,尽快完善与隐蔽性工程信用评价和退出机制相适应的各种法规、考核制度、处罚办法,奖励标准,从制度上、思想上、行动上和监督考核上,打牢百年大计、安全为要的根基,不给任何隐蔽性工程留下“地动山摇”的隐患。

其次,要把材料生产经销、勘测设计、工程检测、建筑施工和工程监理,以及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纳入隐蔽性工程信用评价监管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地方党政主管和主管部门的相关基础知识普及,既要防止材料生产、工程检测、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与监理在从事与隐蔽性工程有关的工作时,心存侥幸,偷工减料,疏于监管,又要防止少数政府官员为了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科学规律,采取行政干预等手段,一味求快埋下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在对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隐蔽性工程进行信用评价时,要同时对材料生产经销商、第三方检测商、勘测设计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一并进行信用调查和评价,确保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再次,要科学界定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终身负责制。对于由于勘测设计和工程检测,以及政府一味干预,片面追求进度和献礼,给隐蔽性工程留下重大安全和质量隐患,项目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对施工企业进行处罚或承担返修义务,而是要举一反三,分别责任和性质、前因与后果,依法对负有连带责任的相关责任人予以惩处,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为本,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落到实处,各方协同,携手合作,共同把容易从人们眼皮底下溜走的安全和质量隐患,挡在强大的安全防护网络之外。

2023-05-08 ——推进基础设施基础工程建设科学监管述评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1226.html 1 3 基础工程施工四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