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绿色建材·装饰

绿色建材进万家 美好生活共创建

——以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综述

□李兴龙

题记:今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去年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以“绿色建材进万家,美好生活共创建”为主题的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单位成立活动推进组,会同试点地区开展下乡活动。

绿色建材具有节能、减排、安全等优良特征,其下沉进入农村,有利于产业链协同发展中推动建材工业转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增长,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提高人居品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

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从“试点”向“深入”推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加快绿色建材生产、认证和推广应用,促进绿色消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决定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联合开展2023年新一轮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从“试点”向“深入”推进。

(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整体成效超出预期。

据“新华网”公开信息,近期召开的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工作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去年是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试点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试点活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整体成效超出预期。”陈克龙强调,今年要在去年谋局试点的基础上,把活动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推动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从组织建材骨干企业参与的情况分析——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0家获证企业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作出承诺;超过1400余种产品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活动。下乡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加快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步伐,绿色建材证书的范围和数量都显著扩大。2022年,累计推动发放绿色建材认证证书3831张,同比增长194.7%,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绿色建材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销售情况分析——

2022年绿色建材产品营业收入近17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累计拉动绿色建材消费超200亿元,其中电商平台销售26.4亿元,线上入驻品牌绿色建材产品销量同比明显增长,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据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披露,经抽样统计,2022年绿色建材生产应用减碳效益超过1600万吨。

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情况分析——

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激发了建材、家居、装饰等领域的一大批关联骨干企业积极性。形成了企业合作、产学研合作的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了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百姓用得起、使用效果好的绿色建材产品。这些都为今年进一步发挥“链主”带动作用,实现高水平、特色化的绿色建材生产集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已成为我国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动力。

资料显示,去年,浙江、山东、四川、天津、湖南等省市的试点地区成功组织召开了下乡对接启动会,并结合各试点地区实际,有序地开展了各种配套,组织了丰富多样的下沉式活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在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带动、影响下,绿色建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动力。他说,实践充分证明,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是建材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建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引导建材行业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动力,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三)提升农村人居生活品质,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局一级调研员李鹏在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强与工信部等部门间的配合协作,同时加强对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进一步推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实效,为推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绿色建材下乡是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扩大农村消费,推进县乡居民消费升级,满足县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切实举措。”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消费政策处处长、二级调研员宋松在该座谈会上说,“今年将开展各种丰富的促消费活动,特别是积极推动发展家居消费和绿色消费,聚焦绿色化、品质化、智能化趋势,满足居民康养宜居的新需求,同时也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建成更多试点示范项目,发挥引导作用,带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

针对当前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出现的“痛点”“堵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农房处处长贺旺提出建议,要创新绿色建材下乡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建成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带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同时,流通渠道和建材销售网点,是提高农房建设品质非常重要的终端,平台企业和建材企业对销售网点进行系统化布局和提升,共同推动农村建材市场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转变农房建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品质。

(五)保障认证制度,充分挖掘认证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绿色建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工业品处四级调研员关钧文表示,将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服务,更好地促进建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二是挖掘效益,充分挖掘认证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讲好绿色建材故事,让绿色建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三是传递信任,建立健全数据平台,对认证产品进行展示,通过信息传递信任,通过信任传递信念;四是强化监管,保障绿色建材认证制度。

实施建筑节能,确保现代宜居农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建筑节能”是今年《通知》提到的关键词,明确要求结合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和农房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同时强调要“推广新型建造方式,推动绿色建材应用”。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约为98.8亿吨。工业、交通、建筑、能源是我国碳排放的四大领域,建筑领域排放量约39.5亿吨,占比40%。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建设领域消耗一次和二次能源碳排放量还会持续增长,占比也将逐步提高。因此,在绿色建材下乡的同时,要把先进的建造方式融入其中,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新业态。

(一)绿色建材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建设好新型节能的宜居农房。

资料表明,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了2023年度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审查工作,并进行了公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等6个民用建筑项目以及两个工业建筑项目在列。按照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水平更高。

建设新型节能的宜居农房,同样要把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切合农村实际的绿色节能技术,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摆在首位,对既有的乡村建筑也要开展节能改造,实现“新建”与“改建”同步实现节水、节电、节材、减少污染的常态机制。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对助力“双碳”行动,全面提升农村民居高质量发展水平、满足村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此为契机,形成政府部门、设计机构、高校师生广泛参与农村住宅设计的热潮。

绿色建材下乡需要设计引领,体现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关键。据悉,郑州市城建局、郑州市建筑设计院近期通过开展农村住房设计大赛的形式,面向甲级设计单位、相关高校师生和社会专业人士,征集设计稿件两百多幅;并精选其中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共48份设计图稿编纂出版《郑州市农村住宅设计图集》。为进一步提高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郑州市建筑设计院作为承办和主编单位,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十八个设计方案又进行了深化设计,使之更完善,更易为农民朋友所接受。

该设计图集免费发放郑州市6县(市)住建局和70多个乡镇、约2000个农村自然村,充分展示“安全宜居、绿色环保、成本经济、风貌协调”理念,确定以“砖混结构为主,框架结构、钢结构为辅”的结构形式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为主、独立基础为辅”的基础形式,并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筏板基础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合理运用到了农村居民住宅批量建设中。

(三)助力“双碳”行动,全面提升节能环保发展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一。

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电动热泵技术、多种余热利用等都是可选用的措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措施,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据《经济日报》近期信息透露,雄安高铁站站房屋顶两侧铺设1.77万块4.2万平方米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总装机容量6兆瓦,2020年12月25日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可为雄安高铁站提供58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年节约标煤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相当于植树12公顷。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农村绿色建筑,必须全面提升节能环保的发展水平,为当地人们创造宜居宜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一。

(四)科技创新引领,探索实践绿色建材在新型装配式建筑建设中的应用。

据悉,我国在建筑保温和节能技术方面,已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新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抓手的现代建筑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更加凸显其重要的地位,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新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优势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展现。设计施工一体化、通过模数化、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代施工的装配化;BIM软件技术平台、数字智造等,为“绿色建材进万家,美好生活共创建”赋予了极大的新型生产力能量。智能家居、线上服务、居家办公等数字家庭建设同样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融入。

“三品”行动是新一轮下乡的突破点

据悉,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在去年第一批试点地区的基础上,今年将再选择第二批5个左右试点地区开展活动。绿色建材产品的品种增加、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行动是今年新一轮下乡的突破点。

(一)新形势下绿色成为广东省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2023年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广东站)启动会在佛山市举行。3月22日该启动会上透露,去年广东省建材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接近7000亿元。

作为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线上组织平台,京东集团副总裁冯全普表示,“京东提供全渠道的支持助力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依托升级绿色建材线上的推广平台,对于符合绿色建材利润的产品进行达标加权,向用户传递更加绿色低碳的趋势。”绿色建材具有极大的碳减排和市场发展潜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绿色建材,我们希望借助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这个平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和产品进一步推广给消费者,特别是在乡镇的消费者。”佛山市冠珠陶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廖权军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建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自建房、修水渠、农畜的养殖工程建设等都会用到绿色建材,相关市场的潜力巨大。

据悉,广东省将结合各地市特色活动及需求,组织绿色建材下乡企业及产品深入县级城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扩大宣传影响,提振建材市场,促进绿色消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二)凸显绿色生态与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的新气象。

2023年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福建站)启动会在南安市举行。3月31日该启动会同步举办了“南安泛家居主题展——第十九届中国(南安)国际水暖泵阀暨消防器材交易会”和“2023中国(南安)国际厨卫展览会”两场展销会。该活动吸引了10余万人次客商及观众参会,该省工信厅还专门在福建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上增设“绿色建材馆”,线上线下齐发力,促成绿色建材生产企业与重点建设项目签约200多个,签约总金额超8亿元。

福州市、泉州市、龙岩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该地区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开展情况及下一步计划。泉州市工信局局长曾钟远向与会嘉宾介绍,建材家居是泉州传统优势产业,2014年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2022年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截至目前,全行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1300家,并形成了石材、建陶、水暖厨卫等三大主导行业。泉州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企业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等优势,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建材产业基地。

(三)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成为深入推进下乡活动的新内涵。

工信部《通知》指出,“试点地区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开展原材料工业‘三品’行动,推动绿色建材产品品种增加,产品品质提升,树立绿色建材品牌影响力。”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提出标准化工作作为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的重要抓手,“三品”行动对推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丰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新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绿色低碳产品要不断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以标准化手段助力原材料工业增品种、优品种。资料显示,去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了1337家企业2876种绿色建材产品参与线上线下活动,成为促进绿色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旨在把加快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绿色产品研发,完善绿色建材产品体系,推动建材产品升级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把健全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开展关键节点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升绿色建材品质和服务质量,扩大绿色建材品牌影响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让“三品”行动成为丰富今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新内涵。

结语:“绿色建材进万家,美好生活共创建”,体现了绿色建材产品的种类拓宽到了民居装饰装修和家居产品;把“进万家”与村民美好生活的构建维系了起来;体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新景象的深度发展,整体上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双碳”目标、提升人居品质,以及助推我国经济内循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3-05-22 李兴龙 ——以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综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1319.html 1 3 绿色建材进万家 美好生活共创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