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反复的疫情冲击,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效,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
——环境空气状况。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33%,好于年度目标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65%,好于年度目标0.9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比2021年下降0.4个百分点。
——水环境状况。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1~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7.9%,比2021年上升3.0个百分点,好于年度目标4.1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比202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1~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6%。
——海洋环境状况。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定。夏季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比2021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1.9%,比2021年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9%,比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状况。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生态系统状况。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生态质量为二类,与2021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森林覆盖率为24.02%,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声环境状况。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0%、86.6%,比2021年分别上升0.6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区域、道路声环境昼夜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4.0分贝、66.2分贝,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核与辐射安全状況。全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未发生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事故,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稳定在每万枚1起以下。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核与辐射设施周围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气侯变化及应对。全国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初步核算,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1年下降0.8%,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1年下降0.1%。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