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家发改委7月4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适度超前谋划和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郑栅洁的文章题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分深入领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坚实基础、准确把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抓实抓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四部分。
在论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坚实基础中,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我国产业发展形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形成超大规模网络,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22年末,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突破80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近6000万公里,高铁、高速公路、电网、5G网络规模等均居世界第一。特大型水利工程、三代核电、工业互联网等实现跨越式发展,离岸深水港、枢纽机场工程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或领先行列。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建成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关于抓实抓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郑栅洁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辩证思维,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让创新深深扎根于产业发展的土壤中,统筹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把制造业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方面,要总结运用基础设施建设适度领先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更好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整体效能。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更加安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重视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适度超前谋划和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