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

我国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本报讯 在日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其中,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在世界上少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各地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发展均衡性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区域协调发展崭新局面。

报告称,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东北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9万公里,路网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连线成网,多个省份已实现县县通高速。航空运输服务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中西部地区机场容量大幅增加。区域电网结构持续优化,特高压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跨区域输电能力有效提升。此外,中西部地区信息网络、水利工程等建设成效也十分显著。

围绕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培育壮大引领周边发展的动力源;大力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推动重要功能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安全;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利益合理分配。 (本报综合报道)

2023-07-06 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1737.html 1 3 我国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