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设计

城市向上发展

上海核心引领区发展主题沙龙在海玥黄浦源举办

□本报记者 吴真平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从早期追求规模、速度转向城市精细化、高品质的城市空间。7月26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海玥黄浦源VIP展厅,举办了“让上海向‘上’生长——上海核心引领区发展主题沙龙”暨海玥黄浦源3D宣传片首映发布会,来自高等院校、大型国有设计院及全球著名建筑师事务所的三位专家围绕城市向上生长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海玥黄浦源:打造城市更新的标杆

海玥黄浦源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核心地段。它是一个成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造技术融合的城市更新项目,并获得“2023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奖。

项目分为低区和高区两个板块。低区原址是一片上海传统石库门街区,经过更新改造,现在为别墅区,还有商业公馆。别墅绝大多数为石库门风貌的复建作品,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做一些结构的调整。外立面所用的青砖、红砖,基本上都是老砖,以此更好地还原了石库门历史的底蕴。高区由几栋高层建筑组成,外立面以石材、铝板为主,充满现代时尚简约的元素。

开发商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希望以超高层+低密度别墅的产品组合,重塑板块天际线,打造成区域内的新地标。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以及Gensler建筑事务所副总裁、技术总监陈黎明三位嘉宾对于该项目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该项目是在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进程中,在城市更新诸多模式中给出自己的答卷。

沙龙环节,三位嘉宾分别就城市向上发展趋势、宜居的城市空间、城市精细化等要点展开探讨。

邢同和:规划留白,文化留文

城市向上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垂直发展的目的,一是城市空间的需求,二是城市的风景线或者天际线,超高层是相对集中的。上海陆家嘴的超高层以及周边高层建筑是对标世界,紧随世界的趋势。但是超高层必须结合横向发展。所谓横向是指绿化的渗透、公共设施配套等满足老百姓公共服务需求,包括文化享受、便捷的交通等。

城市更新中,把垂直发展和横向发展相结合,把现代和传统元素融合再创造,不光是建筑师的责任,也是人民的期望。上海的垂直发展,要把上海印记、海纳百川的精神带进来。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中,体现地域性,还要考虑人的需求的精细化。

现在城市更新以改造棚户区为主,将来要改造高度在24米至100米的高层建筑,城市的精细化体现在怎样解决、平衡容积率,让城市天际线高低错落,改善人民的生活,满足人民的文化追求。

规划留白;文化留文。不要把规划做满。时代在前进,技术在进步,要把城市更新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上海这座城市孕育出许多文化,每个建筑作品应留出条件,给文化应有的地位。下一步的城市发展,要把城市规划、建筑改造理念深植到街道、社区,做好社区的精细化,让老百姓享受到更高、更有水平的空间。

总之,时代进步、城市发展、城市空间提升、老百姓生活条件改善要同频,一起奔向新的目标、新的高度!

蔡永洁:决定城市空间品质的是密度

城市向上发展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高度、密度、容积率,三个参数呈现出不同的城市品质。以纽约曼哈顿、巴塞罗那塞尔达规划为例,形形色色的城市都可以造出高品质的空间。选择是多元的,向上是一种选择。我们可以建高层,也可选择建不那么高的建筑,但追求品质。市场经济下,我国城市建设一度追求高度、容积率。然而,决定城市空间品质的不是高度,不是容积率,而是建筑密度。建筑密度上去,街道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就能呈现出活力。

大城市的特点是多元的,聚集多种多样的人。绝大多数人喜欢亲和的空间,小尺度的空间,让人有安全感。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变大,容积率上升,城市的规模是不是会无限增长?如果这样,可能就不属于我们所熟悉的城市系统范畴。

我国城市建设模式是由房地产开发主导的,项目和项目之间缺乏日常性的衔接。有人总结,陆家嘴是造房子不是造城市空间。而老百姓希望享有日常、平和的城市空间。下一步,城市精细化恰恰要加强日常性的建设。

陈黎明:城市向上发展要创造宜居的空间

比较纽约、东京与上海核心区的人口规模、产业、容积率,就会发现上海核心区人口密度高,但是容积率反而比较低,说明产业需求有增长的可能,在上海中心城区有条件向上发展,建设超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的形象,高层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对于城市管理者,超高层让整个区域的容积率得到提升;对于开发商,开发超高层项目也是一张企业“名片”。总之,在上海中心城区,高层建筑是有需求的。

那么城市向上发展,如何创造宜居的空间?宜居分为两个层面,从建筑的单体、小组团的层面看,要保证基本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还有人的心理安全,加在一起才能实现宜居的环境。住宅区要确保密度限制,留出足够的空间给绿化。超过200米的高层建筑内,要创造一些供人互相交流交往的空间。比如Gensler在设计上海中心大厦时就安排了一个空中花园,呼应了上海的里弄文化,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从更大的城市层面看,宜居要保障足够的生活配套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20分钟车行的距离,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这个圈子里解决。

城市多中心发展,中心和中心之间要留出绿化的空间。城市多中心发展对于整个城市的舒适性有很大的益处,包括口袋公园、黄浦江滨江岸线贯通,把公共空间开放给市民活动,这是上海市政府的壮举。

2023-08-07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城市向上发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035.html 1 3 上海核心引领区发展主题沙龙在海玥黄浦源举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