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云裳姐妹的百合情

朱全弟

大井村是湖南龙山县洗洛镇一个最早种百合的村子。当初陈玉梅嫁过去的时候,所有人不看好。郎君是白面书生,大学没考上,差了几分。农活干的少,下田捏个锄头,手上就起泡了,还带着一副深度眼镜。大井村离县城7公里,很偏僻,大山里面,穷。玉梅嫁过去时,也许有些让人大跌眼镜。然而,大井村的人也不看好玉梅,体重只有七八十斤重,瘦的连风都能吹得走,还能干什么活?

陈玉梅是洗洛镇牌楼村人,从小读书很好,老师们很喜欢她。

她家中是老大,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从小就帮着家里做家务。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沉默寡言,母亲却对孩子们管得很严厉,玉梅喜欢读书,从学校回家总是被母亲逼着先干农活。作业只能等到干完活才可以做。特别是学校组织春游秋游等活动时,玉梅向母亲要一元两元钱,从来没有讨到过,倒是她母亲非常高兴,玉梅不能去参加学校的活动,呆在家里只能跟着母亲下地干活。

这些事,对玉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伤痛,她很自卑,觉得一点面子也没有,直到现在,玉梅耿耿于怀,这已成为她心里的阴影。我对她说,那没有什么,你现在把百合都弄到上海去了,非常了不起了。

因为家里太穷了,加上农村重男轻女,玉梅到县城上高中,只读了一个月,又有事情来了,母亲摔断了腿,原来家里喝水是到几里路外的河里挑回来的,现在只能有小玉梅四岁的玉萍和小六岁的弟弟两人去抬水。逢雨天又摔跤了,把那个挑水的木桶都摔坏了。妹妹玉萍写信来,向姐姐玉梅诉说家中的不幸和困难。玉梅看到信,哭了,心里的这道坎总过不去了,她只能辍学回家。

校长和老师追到玉梅家里,对她母亲说:你女儿的生活我们负责解决,你们只要交学费就可以了。

玉梅成绩好,尤其是作文,几乎信手拈来,从来不打草稿。她还是学校的播音员呢。

读书虽然半途而废,但是没有白白读书,玉梅看中了大井村的郎君是个高中生,还是代课老师。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玉梅的眼光不错,丈夫从代课老师做起,成为司法所的调解员,做事认真,又有文化,最后被公安录取一直做到派出所所长。更可堪慰的是:人非常好。我也听到玉萍只要说起这个姐夫就发自内心的赞不绝口。

玉梅嫁过去时,陪嫁是两个背篓,一个是装东西的,比如粮食之类的玉米等什么的,还有杂物。另一个小一点的背篓,做工很精致的,这是将来生儿育女用的,孩子要放进背篓里。那天,玉梅做新娘是从牌楼村走进大井村的,两根扁担抬着嫁妆,也没有婚车什么的,连自行车也没有,就靠两只脚走过去。

过门后,婆婆给了媳妇玉梅100斤百合种子,好在,她从小就跟着母亲种百合。没想到,瘦弱的玉梅把100斤百合种子种到了极致,1999年,亩产量2000斤。到了第二年,10来亩地竟然有20000斤的收获了。

有一天,这个从来没有走出过县城一步的农妇,突然决定要去千里之外的大上海闯荡。

原来,有一位外地来的客户,一直到龙山来收百合。他们只说百合做药不能吃,所以收购价只有两角钱。村里有个姓剪的,腿不好,有残疾,人称剪跛子。他聪明,有一次,叫上两个人,开车一直跟在收货的客户后面,前面停车他停车,吃饭和上厕所都跟着,一直跟到上海的批发市场,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大秘密:一斤百合在市场上的收购价2元钱。

消息传出,玉梅也心动了,最后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租车到上海去,把百合卖给市场。从两角到两元,巨大的差额利润,陈玉梅也要铤而走险了。

找到一辆烟草公司的车,密闭的,出发了。去掉运费和其它成本,每斤鲜百合能赚8毛钱。她激动着,兴奋着,押运着3万斤的货跟着卡车上路了。

翻山越岭,经过50多个小时的一路颠簸,来到大上海。前来批发的商贩一听是新鲜百合,立刻围了上来。陈玉梅见状喜不自禁,谈好价钱,打开密闭的后车门,一股酒糟味就刺鼻而来,她心里陡然一惊:莫不是百合坏了?结果,发现高温天气下鲜百合被焖熟坏掉了。陈玉梅本来是怕货在路上被人偷走,找到门路才租到了全封闭的货车,谁曾想,出了这么大的事,她感到一阵眩晕靠在背后的护栏上才没有倒下,想到所有的努力就此泡汤,失声痛哭。

正巧,十六铺农贸市场何经理巡查到此,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慰玉梅,一边带领市场员工帮忙清理百合,把没有坏掉的鲜百合重新包装,卖给商贩,这样才挽回一些损失。何经理还以个人的名义担保,向市场借款给陈玉梅当场支付了运费。

回去后,她向爸妈和亲戚借钱,又收购了一车鲜百合出发了。到了十六铺市场,当天百合货源多,价格低,一心想翻本的她捂住货不肯贱卖,陈玉梅真是一个倔,任市场的工作人员怎么劝也不听,最后实在无望了,才抛售出去,只买了一个运费,这回又亏了好几万。陈玉梅独自一人,坐着发呆,内心很是伤感。

第三次,陈玉梅还不死心,父亲一听恳求她:你亏多少钱?我给你!陈玉梅还是心不甘,找了亲戚朋友,赊了一车百合又上路了。临走,她给心疼她的丈夫留了一句话:如果再亏,我回家时你就别开门了。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是凌晨到了上海,市场百合少,卖了一个好价钱。此前所有的亏损全填上了,还赚了2000多元。陈玉梅大为振奋,信心倍增,回去后再发车,马不停蹄一连发了13车,卖掉了40多万斤鲜百合,当年销售总额跃居上海市第三名。

一战成名。2014年她和大学毕业后去广东做白领然后辞职回来的妹妹陈玉萍,一起携手开拓市场,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销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云裳姐妹”。

今年七月,我们再去湘鄂两地交界处,看见来凤县百年好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是焕然一新,陈玉梅表示:今年要把湖北龙山和来凤两地的优质鲜百合,运往上海,让上海市民在第一时间内品尝新鲜的百合。

只因,“云裳姐妹”的这份情,忘不了。

2023-08-21 朱全弟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411.html 1 3 云裳姐妹的百合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