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汕头东海岸新溪片区华侨大道上,家长们带着孩子沿着整洁的道路走进了崭新的学校——两度因台风延期开学的汕头市龙湖区中阳学校终于开学了。
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汕头新溪市政项目是广东省重点工程汕头市东海岸新城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建设13条市政道路、10座桥梁和1条隧道。其中市政道路数量多且集中,对项目所在地新溪片区新建的第一所学校——中阳学校影响较大,自建设之初就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新溪片区的中小学生能否如期开学,取决于我们的工程速度。”项目经理田欣说道。
全员上阵推进度
进场伊始,摆在该项目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交叉作业”。项目沿线有7个在建楼盘和1个新交付楼盘,不仅有多家地产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还有千余户看房、跑装修的业主们。络绎不绝的来往行人和车辆就要求项目团队在施工时既要满足自身的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又要满足周边市民的通行需要。
通过对主干道路通行车辆的分析,项目团队发现较难管制的车辆主要归属于周边正在施工的楼盘。项目班子同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地产施工负责人反复沟通,终于将7点至9点协调成大车通行的空窗期,以便后续项目施工调度。
除车辆外,源源不断的看房客和外地自驾游客,常常误闯施工区域和随意停车。没办法管控他人就必须加快施工进度,“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道路翻交,才能将散客对施工的干扰降至最低。”生产经理赵清阳一锤定音。
项目团队不断优化翻交方案,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在7点前将水马、道路标牌等设施运送到位,7点后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迅速将韩津路左幅的两端封堵。管理人员专职指挥交通,作业人员负责安装警示标牌。在每个交叉路口设置一名引导员,通过喇叭、口哨等提醒走错道的车辆。人多力量大,项目管理人员全员出动,一起到路中央摆放水马,推进韩津路左右幅的分隔。终于,1700块水马在一小时里全部就位,确保了韩津路的交通疏导的迅速完成。
见缝插针斗晴雨
刚刚克服了交叉作业的干扰,“天公”又出来作祟。
该项目位于广东,北回归线上夏日的强烈阳光极易让人中暑。加之每每碾压完的沥青面层还散发着七八十摄氏度的高温,使得项目团队虽然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但在扑面而来的高温面前,不得不暂避锋芒,尽量避开午间高温时段施工。
与此同时,项目地处滨海,每当高温遇上水汽,极易出现强对流天气,上一刻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便是瓢泼大雨。变化莫测的强对流天气让项目团队十分头疼。
面对这种情况,项目团队一方面专门设置气象跟踪员,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云层变化,抓住那一段难得的好天气;另一方面采取小段快跑的策略,混合料摊铺约30米立即进行碾压,抓紧时间进行初压、复压、终压,确保雨前压实。
试验和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确保每一小段的质量都符合要求,方进入下一道工序。试验员王磊就带着小板凳,全程蹲守在道路施工现场,每压出一段,便拎起小板凳上前进行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的检验。
抗台防灾保生产
八月中旬,距开学仅剩两周,项目主干道还有640米路段即可完成,一旦通车就可满足学校开学的通行需要。
然而,今年路径偏向潮汕地区的台风明显增多,“杜苏芮”“苏拉”“海葵”接踵而至,让本就紧张的工期更加紧迫。
项目团队一方面加班加点推进华侨大道的施工,另一方面抽调人手进行应急准备和应急排险工作。组织精干力量全面加固项目临设以及现场标牌,做好自身防台工作。同时,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协助排查疏导周边道路易涝点,并布置水泵、发电机等排涝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内涝、停电等紧急情况。
在风雨到达前的最后几天,华侨大道的施工紧张有序地进行。连续三日,15辆卡车深夜持续向项目水稳站运料,凌晨两点钟,水稳站的机械依旧在轰鸣运作,连夜加工,确保次日现场材料的及时供应。项目团队调集资源,全力攻坚,从其他工点抽调6名工友协助进行路面的清理。工友们背着鼓风机,头戴面罩,3人一排,从华侨大道两端向中间相向而行清理路面。鼓风机呼呼声一直持续到深夜。
最终,项目团队以辛勤努力,成功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广大师生在暴风雨中依然有一条坚实的路走向学校,让社区的孩子们可以安心上学。
9月6日,项目部也收到了来自汕头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开发管理中心发来的感谢信,赞扬项目团队勇于搏击风雨、顽强拼搏的精神,感谢项目团队为推进区域建设所做的贡献。 (罗鉴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