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筑人物

李杨:与时间赛跑的项目经理

“这事儿你得整明白,不能瞎忙活。”“干啥都要仔细再仔细。”每逢在项目现场听到一口浓郁的东北腔,大家都知道,项目经理李杨来了。他身形挺拔,由于常年驻扎在工地上,皮肤晒得黝黑,言谈举止间无一不透露着豪爽与直率。

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到湛江湾实验室,再到现如今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项目,在中建五局不二幕墙承建的众多快速建造项目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因此时常自嘲是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每一步都要“快、准、狠”

2020年初,拥有十年幕墙经验的李杨,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建五局不二幕墙。

刚来没多久,他就被调派至工期仅半年多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项目。由此,属于他的快速建造之旅也正式开启。接到任务后,作为项目经理的李杨带着7名成员火线入位。

由于项目四个方向外立面均为倾斜61度的幕墙造型,整体的施工难度,对于李杨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刚接到任务那会儿心里挺激动的,对图书馆的造型也很感兴趣。”但对于是否能顺利完成任务,他坦言道:“实际上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打鼓,但我认为接受挑战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项目幕墙装饰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中异形玻璃就有6900平方米,不仅各入口处呈倒三角形内凹设计,且幕墙系统间隔密集、收口多,加上工期紧张,在材料加工的精确度上要求极高。

为了从源头上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在前期阶段,他多次往返于项目与加工厂之间进行蹲点,一来一回就是三个小时。材料问题确认无误后,紧接着就是现场安装和拆脚手架的问题。业主要求项目部在十一月底将脚手架拆除完毕,时间紧迫,意味着倾斜玻璃安装的每一步都要“快、准、狠”。

对于快速建造项目来说,现场安全质量至关重要。除了在每个作业面安排一名安全协管员实时汇报以外,他甚至把自己当成了生产经理,每天不停地往现场跑,每一块面板的每一道工序进度,他都一清二楚,并且隔两天就和监理一同验收,确保了现场的施工质量。

最终项目如期优质履约,获得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也成了当时项目其他幕墙单位借鉴学习的标杆,并先后荣获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与优质奖。

硬仗也要打得漂亮

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项目一样,湛江湾实验室同样也是一个快速建造项目。项目部所负责的区域,幕墙面积就超过了7万平方米。有了前一个项目的施工经验后,对于湛江湾实验室项目的履约任务,李杨心里的底气也稍稍变足了一些。

去年7月,接到任务后,他独自一人一大早就提前从广州驱车前往湛江。由于项目位置较为偏远,历经五个多小时,他才抵达项目现场。作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广东省重点项目,李杨深知湛江湾实验室项目履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口碑形象。“是一场硬仗,但也要打得漂亮!”

刚进场没多久,项目部就收到了折线幕墙龙骨与面板安装的任务。然而,当时所有的前期工作均未开展,每一分钟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李杨第一时间将项目团队组建完成后,头一个月不停地往广州跑,和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反复沟通定版定样。

8月26日,现场折线幕墙立起了第一根龙骨。

由于折线幕墙的每一个折角角度都不一样,因此材料下单要十分精准,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前期龙骨安装期间,他天天拉上技术总工和项目设计一起,一个角一个角地核对角度和尺寸,确保每一块材料都能够精准下单。

每隔半个月,他就会带上全体管理人员和劳务带班一起,从楼顶开始,将整个施工现场转个遍,“这个位置的怎么空隙这么大,明天赶紧安排工人过来弄好。”说罢,他举起手机拍了下来。转上一圈后,他便组织成员们对现场问题进行总结,限时整改。

2022年年初,在分公司工作会期间,项目凭借出色的履约表现荣获“优质履约奖”,项目部跑出的优质履约“加速度”也赢得了业主的充分认可。

“团结”是管理团队的核心所在

“我认为管理团队没什么固定模式,项目经理作为项目部的头儿,言传身教很重要。”谈起如何管理项目团队,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今年7月中旬,13级台风“泰利”在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岛沿海登陆。受台风影响,项目无法施工,但现场临时封闭的洞口需要有人守着,一旦出现问题就得立即处理。由于办公室距离宿舍将近10公里,李杨担心大家回不了宿舍,便紧急安排项目成员撤离现场,自己留下来配合总包和监理。

这一守,就是一整夜。

走进项目部办公室,桌面上的两箱泡面显而易见。“那是高峰作业时李总担心大家来项目太早而吃不上早餐买的,别看他是个东北‘汉子’,实际贴心得很。”刚毕业一年的项目预算员梁冉笑着说道。项目部刚进场那会,正好赶上酷暑时节,李杨就时不时买好饮料放在办公室里。

在工作中,李杨是个十足的细节控。“作为项目经理,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知根知底,不然别人怎么信服于你。”一次,李杨在巡场时,看到堆得满地都是的材料,便指着其中一块玻璃问道:“这块玻璃是装在哪个位置?”项目材料员朱紫阳却回答不上来。为了现场正常收尾,材料员只把现场洞口情况和现场材料进行盘点汇总,没有进行比较找到缺口。李杨接着问:“盘的这些材料里面有哪些是之前下单了还没到的?有多少需要补单?每层有几个洞口……”说完他指了指表格,补充道:“凡事都要做细,一点差错都会对现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那之后,不管李杨怎么问,材料员也都能够一一答上。

于他而言,管理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个团队如果不团结,就如同一盘散沙,是没办法打胜仗的。”

夏末的风依旧滚烫,被风扬起的灰尘闯进了李杨的眼睛里,他揉了揉眼睛,继续走向白云机场项目现场,属于他的新一段快速建造“旅程”,又即将开启…… (通讯员 梁烨钧)

2023-09-21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544.html 1 3 李杨:与时间赛跑的项目经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