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国新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

设施联通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

本报讯 10月1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系统阐述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理念愿景、实现路径、实践成就和世界意义,全面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丰硕成果,阐明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各国一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

白皮书约2.8万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铺就共同发展繁荣之路;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13年,习近平主席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根植历史、因应现实、展望未来,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共建国家的合唱,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平台。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及贸易投资方面,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与共建国家持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打造了‘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一批‘小而美’合作品牌。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光明。”丛亮表示,中国将继续与所有共建国家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廉洁共建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白皮书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走廊和国际通道建设卓有成效。共建国家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造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中巴经济走廊方向,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喀喇昆仑公路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段)、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竣工通车,萨希瓦尔、卡西姆港、塔尔、胡布等电站保持安全稳定运营,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卡洛特水电站并网发电,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方向,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于2022年3月开通运营,匈牙利布达佩斯-克莱比奥段启动轨道铺设工作;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迎来通车一周年;双西公路全线贯通;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中老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且运营成效良好,黄金运输通道作用日益彰显;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开通运行;中泰铁路一期(曼谷-呵叻)签署线上工程合同,土建工程已开工11个标段(其中1个标段已完工)。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中俄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通车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中蒙俄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正式启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中吉乌公路运输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运行稳定,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粮油专线与中欧班列并网运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中缅铁路木姐-曼德勒铁路完成可行性研究,曼德勒-皎漂铁路启动可行性研究,中孟友谊大桥、多哈扎里至科克斯巴扎尔铁路等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非洲,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先后通车运营,成为拉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国家纵深发展的重要通道。

海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国家港口航运合作不断深化,货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年货物吞吐量增至500万标箱以上,跃升为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地中海领先集装箱大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共建取得重大进展,正朝着物流枢纽和产业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缅甸皎漂深水港项目正在开展地勘、环社评等前期工作;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散杂货年吞吐量增至120.5万吨;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成为意大利第一个半自动化码头;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中西非地区重要的现代化深水港。“丝路海运”网络持续拓展,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30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港口企业、智库等加入“丝路海运”联盟。“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系统”持续业务化运行,范围覆盖共建国家100多个城市。

“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共建国家间航空航线网络加快拓展,空中联通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巴基斯坦、尼泊尔、多哥等共建国家民航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助力当地民航事业发展。中国民航“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于2020年8月正式成立,共建国家民航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更加健全。新冠疫情期间,以河南郑州-卢森堡为代表的“空中丝绸之路”不停飞、不断航,运送大量抗疫物资,在中欧间发挥了“空中生命线”的作用,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拓展。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连云港-霍尔果斯新亚欧陆海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稳步发展。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86条时速120公里的运行线路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运输近700万标箱,货物品类达5万多种,涉及汽车整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53大门类,合计货值超3000亿美元。中欧陆海快线从无到有,成为继传统海运航线、陆上中欧班列之外中欧间的第三条贸易通道,2022年全通道运输总箱量超过18万标箱,火车开行2600余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覆盖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货物流向通达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

(本报综合报道)

2023-10-12 国新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895.html 1 3 设施联通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