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特大桥隔海牵手成功

——中国二十冶广东惠州大亚湾管廊项目特大桥合龙建设纪实

随着最后一节钢梁的顺利就位,广东惠州大亚湾管廊项目特大桥终于隔海牵手成功,耸立在惠州南海之上,将石化区与荃湾港区紧紧相连。从前期准备到开挖施工,从螺栓固定到钢构搭建,从钢箱梁架设到主拱对接,大桥的每一次生长、每一个瞬间的完美蜕变,中国二十冶的建设者们注入了无限的能量,如今终于迎来胜利的弦歌。

初次“相遇”,困难接二连三出现

距离惠州市区约60公里的大亚湾石化园区,站在项目所在地,放眼望去,密集的园区分布,为项目大临选址增加了不少难度。一连多日,项目大临选址还是不见曙光。经过与业主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沟通和协调,最终决定穿过石化园区,在山坡的一片荒地上建设大临,然而建设者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才刚刚开始。

“喂喂,杨经理,一会活动板房要入场……”咝咝咝,信号时有时无,人声和电流声交叉着,交流困难重重。

项目经理杨志军扯着嗓子大喊:“可远,项目部活动板房进场安装,你留在现场盯一下进度!”荒地之上,这样隔着十几米,纯靠嗓子叫喊沟通的情况每天上演。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60天,项目部大临全面完工,这个“新居”很特别,距离项目20米之隔的后排5间活动板房整齐划一摆放上下铺,狭小的房间摆放着书桌,格外温馨。“同志们,现在这里距离惠州市区60公里,交通不便,通勤时间成本太高,建设任务艰巨,希望大家理解,共同克服难题,争取早日完成建设任务。”项目管理团队拎包入住,与作业人员并肩奋战在一线。

施工伊始,难题纷至沓来。桩基施工进场施工时,由于位置偏僻,市政电没有适合接驳点,常常因为用电负荷限制无法有效组织施工,影响施工进度;项目部连接市政电,处于上坡地理位置电量使用非常卡顿,夜晚宿舍的灯经常一闪一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项目部主动与业主讨论沟通施工用电,经过对比权衡后,最终运用4组发电机组发电解决施工用电难题,2组发电机组发电解决生活用电难题。

迎难而进,攻关“卡脖子”难题

打通了项目建设的“血流动脉”,下一步项目面临特大桥的基础施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

时间来到2023年2月,7号墩、8号墩位置在海上,跨度长41.5米,两墩之间涉及中海油定向钻输油管线,无法准确定位管线位置,无法直接搭设钢管桩,本跨现浇箱梁支架的施工将会成为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支架,支架施工难度极大。

7号墩、8号墩之间,下面涉及3条输油管线,且跨度为42米,前期5次的受力试验很不理想。“不能因为这个问题耽误进度,必须再次进行建模推演,确保数据准确性。如果数据一直不准确,我们一直都被‘卡’住,后续无法推进。”项目技术负责人谢波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反复验算、建模推演,多次请教资深桥梁专家,决定利用建成的7号墩、8号墩承台支设大跨度贝雷支架施工工艺破除难题。经过反复验算、建模推演,预压卸载完成,这个“卡脖子”难题突破了,建设者们的脸上终于重燃了笑意。

“那段时间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从下到上不停开会演算,分分秒秒、马不停蹄。”谢波回忆道。

险象环生,与阳、风、水赛跑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建设者们现在都已经习惯研究潮汐表,每天涨潮退潮时间无法预测,施工安全将会遭遇极大风险……

面对“出水”考验,项目与水位“斗智斗勇”。2022年4月底,大桥10号、11号主墩抢在台风来临前完成了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10月底,利用翻模施工法,完成了主桥22米高双薄臂墩柱的施工;12月,采用膺架法完成了0号块的施工,标志着该主桥桥面施工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主桥桥面采用挂篮法施工创造了条件。

带来挑战的不仅是滔滔海水,亦有台风暴雨。项目建设期间,先后遇到“尼格”“海葵”等台风天气,伴随而来的强风雨对交通安全和施工现场影响极大,特别是对大桥高空作业的墩身和挂篮施工安全防护带来了极大考验。“虽然项目一直坚持定期开展防台防汛演练,最怕遇到大风天气,大风时段,人都站不住。为确保现场吊装作业安全,遇到6级以上的大风,我们就立即停止高空作业。及时停止作业,将人员、机械设备转移至安全位置,对施工现场加强防护,确保工程进度有序推进。”项目经理杨志军说。

除了水位、台风天气影响,南方高温也是大桥建设者遇到的挑战之一。自3月起,温度长期保持32度以上,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项目全体建设者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进行作业,决心打赢每一场节点攻坚战。

万家灯火团圆时,建设者们在工地上过起了别样的除夕夜……

一桥起,两岸通。782米,终于在570个日夜兼程后“牵手”成功。回首鏖战征途,建设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惠及石化区与荃湾港区两岸,诠释了中国二十冶建设者打造品质工程的匠心巧思。

(潘可远/文 宁威/图)

2023-10-30 ——中国二十冶广东惠州大亚湾管廊项目特大桥合龙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950.html 1 3 特大桥隔海牵手成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