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明
房屋建筑使用?那谁不会使用?这个命题是否有点像幼稚园老师给成年人讲“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的故事?
其实不然。房屋建筑的科学使用有大学问。
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上海交大生活环境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空间环境生态学奠基人刘杰先生。聊起房屋建筑使用之科学,刘杰指出:这是空间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一个前人至今未完全破解的涉及多学科的学术研究问题。以下是访谈辑要。
●记者:说起房屋建筑使用,至今城乡各地业主在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乱敲乱砸、装修不当、违章改建等现象时有发生,贻害无穷。我们应当如何防微杜渐,遏制这种乱象?
刘杰:这是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主题题中之义的一角。那些鲁莽的“使用”严格说本质上不属使用行为,而是无知则无畏的破坏、违法违规行为。
我们国家早已颁布《国家房屋安全管理规定》,旨在加强房屋安全管理,维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地也早已先后颁布房屋建筑使用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月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办法》于2020年11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广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12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第15届5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遗憾的是各地仍时有事故发生。
2019年12月15日凌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永安社区花园小区“29号楼”突然发生坍塌,导致两人死亡。事发后有关方面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结论是:“29号楼”属于违建,原先为三层民房,被业主私自增建至六层,使原建筑承重远超原设计负荷,最终导致坍塌事故发生。此次事故曾引起了多方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房屋安全的思考。
怎么办?我想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主要对策有三:一,要大力宣传法规,使人们知法守法,知道不该怎么做。二,相关部门要勤政敬业,使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强化执行力,消灭王法不到之地,使人无法那样做。三,要广泛、深入宣传空间环境生态学,使人们普遍知道该怎么做。
●记者:300多年前,明朝末年造园家计成就指出:房屋建筑“三分匠,七分主人”。这“七分主人”,实际上就是说房屋主人的妥善使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房屋科学使用的意义?
刘杰:“三分匠,七分主人”这句名言,出自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明朝末年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1634)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三分匠,七分主人”,对房屋业主和工程施工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个十分形象的结论。
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不仅仅是建筑者、工程师的事情。房屋业主(包括房屋使用人),既是房屋使用要求的提出者,又是房屋设计优劣的亲身体验者。这是房屋使用的初层意义。
房屋业主(包括房屋使用人)在使用房屋时,不仅仅是解决一个舒适、方便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健康、生命及其所从事事业的兴衰问题。这是房屋使用的深层意义。
有些人,并不重视房屋使用这一关键的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只觉得房屋只不过住一住、用一用罢了,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另一方面,他们不太了解该如何科学使用房屋才能实现房屋使用的正能量的最大释放,甚至还不清楚房屋使用有这么多方面的意义,而且那么重要!
因此,房屋使用的意义,是建筑者为之奋斗、实施的目标,更是房屋业主(包括房屋使用人)为之追求、实现的内容,对两者来说,都有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
●记者:某些隐形因素影响了房屋的使用,业主会遇到一些困惑,于是有的房屋业主(包括房屋使用人)就会责怪建筑者,有时候还骂上几句。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那么,人对房屋使用的影响因素究竟有哪些?哪些因素对房屋使用造成影响?
刘杰:房屋业主(或使用者)如果留心一点的话,就会自然地提出这样两个问题:(1)建筑者建议我们如何使用这栋房屋?也就是想弄清楚房屋原设计的意图和处理办法。(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怎样正确地使用房屋?
只要条件许可,房屋业主(或使用者)应摸一下建筑师设计的“底”,因为这是影响房屋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具体情况下,根据房屋业主(或使用者)的实际要求,把两者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建筑者是这方面的专家。通过建筑者的设计而建造出来的房屋,房屋业主(或使用者)当然应予以关心,主动询问建筑者,设计前后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和问题,又是怎样处理和解决的,以便在使用房屋时对那些遗留的矛盾和问题予以适当注意,或进行再处理,把不利于使用的影响后果减为最小。
信任建筑者,是我们所持态度的一个方面;考察建筑者,又是我们所持态度的另一个方面。从考察这个角度讲,询问一下建筑者,看一看这位建筑者是否把三界环境同房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妥帖。建筑者的水平有高有低,甚至有时还会碰上装神弄鬼的“风水先生”指手画脚,那岂不影响了房屋业主使用房屋的正道?
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能够亲身体验到建筑者是否为他们创作了一个吉祥如意的空间环境,他们成为建筑者设计工作的鉴别者和验证人。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应该具备有关房屋使用的基本知识,这不仅仅是考察建筑者的需要,使用的最主要的因素。
房屋建成后,主要问题在于使用房屋上。使用房屋是靠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去实施的。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是使用房屋的主导者。这从客观上要求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学会,甚至于精通房屋使用,以保护自己在使用房屋时的既得利益。
这个要求,会使许多人感到困惑,难道还要求房屋业主和使用者都去学几年建筑学吗?当然没有必要。那怎么办呢?有两个简易的办法:
其一,请房屋业主或使用者在其使用的房屋里,静静地待一段时间,或坐或躺,细细地品味一下自己的感受。多换几处试试。如果多处位置的感觉较好,那就不错了。同时,还请房屋业主或使用者在其使用的房屋周围,多转几个圈,留心观察房屋周围的三界环境,细细地品味一下自己的感受。多找几处景观,如果多处景观的感觉较好,那也不错了。如果房屋里的多处位置感觉和房屋周围的多处景观感觉都不舒适,那就得询问、查清原因了,并考虑能否些环境的不利因素,以求得房屋使用的安宁。
其二,在熟悉自己房屋所处的三界环境的基础上,学点有关环境的知识、有关方位的学问。不需要懂得很深,大致知道一点,但须重视一些。向懂行的建筑者多问一些,有一点“知其然”亦可,以求得房屋使用的安宁。
总之,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的“懂行”,是房屋使用的关键,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
●记者:从总体上说,人对房屋使用的要求,归结到一点,是一个“吉”字。通俗地讲,其目的是让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在使用这间(栋、套)房屋时,求个吉利,身康体壮,延年益寿,事业旺盛,财源茂盛,交个好运气,而不是其反面——身虚体弱,病至夭亡,事业衰败,财源枯竭,遇不上好运气。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房屋使用全过程之大“吉”?
刘杰:房屋使用上的终极目标“吉”,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祈求。但是,要真正达到祈求成真,并非易事。三界环境的因素复杂,关系错综,情况多变,深邃莫测,远非建筑者们所能驾驭。于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房屋使用反复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总结。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从愚昧到聪明、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建造房屋本身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往往对暂时不理解的现象,附以神话一般的解释,这是历史的需要。我们从不否定它的存在,也不否定它对三界提出问题的求实精神。至于它被蒙上色彩,披上什么外衣,对于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谓的,最终将以科学的真理取代之。持有这样的观点,就可以对我国古代与现代有关建造房屋的理论之间的衔接,有一个共同的立场。我们谈房屋的使用,不能只是一句“总的要求”。这个要求是通过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和环节实现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和环节”,应该就是古今有关建造房屋的理论的全部内容。
古代,这种理论被归结为“堪舆学”或“风水学”。今天,这些理论分门别类并互相穿插地分成许多学科、专业,如“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心理学”“景观学”“伦理学”等等。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有关建造房屋的理论称呼。
那么多的学科,要展开出去,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有必要把人们对房屋使用要求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和环节”进行简明的介绍,供在使用房屋时稍留心一点的人们参考。
1.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是否在此时此地建造房屋,是房屋业主最先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结论,应该来自战略性的审时度势——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选择的决定权,在于房屋业主本人。这种选择,往往同房屋业主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所持的观念形态相联系,也往往受到社会风气的推动和冲击,对房屋业主的投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迫使房屋业主更趋审慎。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要求房屋业主具有一定的魄力、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干练的能力,不失时宜地抓住机遇,周旋于社会势力之间,建造适度的房屋,以取得良好的效益。
2.对房屋环境与方位的选择。建造房屋之本,是服务于使用。环境与方位方面的既有研究成果,虽然不足以指导建筑者的设计工作(有话在先“抛砖引玉”,“只是序曲”),但尚能满足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的基本需要。前人研究成果中,有科学界证实了的理论,也有当今还未了解清的模糊学说,还有为经验或教训的实践记录。我认为,都足以引起房屋业主对房屋使用的重视,足以启发房屋业主的思绪,去正确地选择房屋的环境与方位,以求得“吉”的效果。
3.对房屋构造和材料的选择。选择好房屋构造和材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就地取材,继承当地传统做法,以适应当地环境的问题,使用当地材料,继承当地传统做法,目的在于发掘蕴藏在其中的,经过当地人们长期筛选后提炼出来的创作精华,为建筑者的设计工作所借鉴。同时,房屋业主也应该“人乡随俗”,多体验一下:乡俗会给你带来多少益处。
4.对房屋家具和摆设的选择。室内设计,功能要求是第一性的,舒适、方便、简捷、协调。同时,也必须注重氛围的亲切、明快、安宁、祥和。室内家具和摆设的布置,不能拘泥于户内路线的安排,重点在于人的生存、活动和发展。
5.应时而变,因人而异。“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求房屋业主在审时度势时,认真地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房屋业主做好应变的准备,留有应变的余地,具备应变的能力,及时采取应变的措施。达到预定目标,使房屋建造活动的近期和远期效益,始终联系在一起,立于不败之地。
房屋业主(包括使用者),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比如说,一套房屋供六人之家居住,面对以后“老龄化”“三孩”的家庭形态,虚实安排甚为适宜;而对三口之家,则显得不甚适宜了。建筑者应创作许多灵活方案,可供随时调整,满足不同的需求。最终的针对实际的选择,决策人仍是房屋业主。
结论是:人对房屋使用的要求,也是房屋使用对人的要求。
●记者: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或者自觉不自觉,人们总是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房屋。这些房屋中,主要使用的还是其经常出入的那一院、那一栋、那一套和那一间。对它,人们会有两个阶段的抉择:第一阶段是决定使用不使用;第二阶段是决定如何使用。此时,人们对房屋使用的抉择原则是什么?
刘杰:当人们临近进驻房屋的前后,会遇到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房屋内外环境不合要求,给你的感觉和感受很差,且难以改造。面临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考虑使用。
第二种情况,房屋内外环境不合要求,给你的感觉和感受较差,但尚能改造。面临这种情况,改造后可以使用。
第三种情况,房屋内外环境较好,给你的感觉和感受也比较好,虽有局部不足之处但不难改造。面临这种情况,应尽快选定,并立即改造局部不足之处,以安定使用情绪。
第四种情况,房屋内外环境良好,感觉和感受不错,不需要改造。这种情况很难得,运气不错,应尽快选定,尽快乔迁。
在选定了使用的房屋以后,接着就是装修、布置和安排家具了。这一阶段的目的,一般来说,要求方便、舒适、畅快、愉悦等功能和艺术上的成功,是自然的、必需的。人们又得在许许多多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实施理想的方案,应以房屋吉凶为根本标准,以注意房屋环境、房屋方位和房屋设计为前提和依据。如果在使用中,抽去了“根本标准”“前提和依据”,就等于抽去了“神”,剩下的只是没有灵魂的躯体,没有内容的形式。
房屋吉凶是选择房屋环境、房屋方位、房屋设计和房屋使用的结果。正确的选择,可引来房屋之吉;错误或不当的选择,则会导致房屋之凶。这是人们在使用房屋前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以满足使用要求的指导思想,要求在许多可实施的方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人们在即将使用的房屋中,装修布置和安排家具设施,应与房屋吉凶的问题相结合。人们就得掌握有关房屋吉凶的基本知识,在许多可实施的方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尽管这种选择并不神秘、玄虚,其中大部分是根据房屋业人的客观实际(其中还包括其性格、爱好等)及其主观感受进行的,而对于完全合乎现代科学的那部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它们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不能忘记,房屋吉凶与房屋业主或使用人的德行,有着紧密的有机的联系。容忍大度,心胸豁达,与人为善,行事积德,往往能在房屋使用中造就一个融洽、平和的睦邻关系和人际环境。
天、地、人及其互相之间的变化和作用规律,是人们建造房屋、使用房屋的根本大法,顺者得势,逆者不吉。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实践,认识和把握,已经奋斗了几千年、几万年,还将为之奋斗几千年、几万年。
在目前阶段,很多人还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学识、推断或猜想,尽量在使用房屋时作出正确的选择,以为自己带来吉祥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