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人们对表演者长年累月辛勤付出的认可,但是对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这支拥有多年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经验的队伍而言,也经历过这个艰辛的过程。
是的,这支队伍始终把舞台当作赛场,历经风雨、一丝不苟、千锤百炼、刻苦钻研、创新发展,创造出了一幢幢出色的建筑精品,开拓了市场,赢得了赞誉。
1
作为上海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项目,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工程备受瞩目,从建设改造到运维保障,第一工程公司项目部始终把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打造人民宜居安居的环境放在首位。项目部依托企业近年来在东方体育中心、静安体育中心和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等体育场馆建设领域积累的丰富施工与管理经验,发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科学运筹,强化管控,通过重新编排施工计划,高效同步推进2、3、4、5区建设,并破解了超高空间、机房通道狭窄、圆弧管线制作安装等难题,提前6个月实现竣工目标。为高质量打造体育类板块精品佳作,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样板引路的施工理念,专注细节,追求极致,采用BIM技术应用和工厂化预制加工,确保管线综合排列紧凑、布局合理、走向统一流畅,机房管道布置横平竖直、排列整齐、间距一致,在制热效果、控制设备噪音上寻求最大公约数,有效地提升了场馆的运营环境和赛场体验,赢得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为世界各类国家、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选手在“万体汇”的赛场上突破极限、成就梦想的精彩瞬间。
早在2015年,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承接了崇明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建设任务。那时,工程公司集结了太阳能、虹吸雨水、场馆照明、弱电等多支专业队伍驻场,奋战1000多个日日夜夜,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30个单体项目施工,打造了又一项高质量国家级体育工程。
崇明体育训练基地涵盖了篮球、手球、棒球、垒球、网球、体操、武术、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拳击、跆拳道等12个大项的场馆和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满足上海优秀运动队日常训练需求,同时还要为部分项目的国家队备战奥运提供保障。从起初预埋阶段调整管线路由,到机电管线施工高峰解决高大场馆的施工难题,再到与精装修交错施工。施工中项目部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的准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智慧,精心管理,攻坚克难,确保现场各类设备和大小管线管道安装一次成型、成优,五大系统管线建筑主体结构相映衬、支架等间距、布局合理化,成百上千的设备与管线,在上安人的手中构成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诠释了上安人一丝不苟、耐心专注、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
此外,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可谓是崇明体育训练基地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在工程建设中,冷冻机房、水泵房及锅炉房管道均采用自动焊接技术,其稳定性和焊接质量显著超过人工操作水平,最终在多种焊接环境下,稳健地构建起了该项目的大量管道与支架,不仅大幅改善了工人劳动强度,更加快了项目整体建设进度。
2018年,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一期顺利完工,这颗璀璨的“明珠”绽放着新的光彩,同时也为第一工程公司深耕上海、乃至国家级体育场馆建设领域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年,由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上海浦东足球场项目于6月顺利开工。浦东足球场项目是上海“十三五”期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被列为2018年重大建设项目。建成后,浦东足球场不仅是举办国内大型比赛的足球竞技中心,也是市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
期间,项目部反复深入一线,及时攻克现场各区域建设难题,高效完成了图纸校核、方案确认、现场平整等工作,保障了工程整体建设进度。2020年4月,浦东足球场逐步进入机电安装施工高峰,第一工程公司在工地现场召开立功竞赛活动,发挥立功竞赛凝聚力量、集聚智慧、激发活力、鼓舞斗志的优势,全力以赴确保各项节点目标顺利完成,成功铸造了又一多功能、高品质的全民体育中心。
2
实际上,这些工地不仅是我们的舞台,更如同是我们的赛场。
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建筑老设施面临升级焕新,以适应新的使用需求。“船厂1862”项目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黄浦江畔的风起潮涌和陆家嘴滨江金融城的崛起。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经过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的精雕细琢,让饱经风霜的老船厂涅槃重生,如今已成为陆家嘴滨江金融城的标志性商业建筑,这也是上海工业遗产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公司创新将球形风口与老船厂动力管道连接方式,改造为剧场新风系统送风方式,通过合理增加连接臂与环形压板,让球形送风口与内壁光滑的钢管成功相连,既保留了原有老厂房的工业底蕴,又提升了建筑的现代功能。此外,项目部还辅以新的管道保温制作方法及装饰罩等配件,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空调送风系统的实用性。该操作方法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球形风口与钢管的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站在黄浦江畔,开业超过二十年的上海正大广场迎来了大规模升级改造。去年年底,第一工程公司进驻正大广场机电改造项目,针对不停业改造工程的特点,项目部在研究设备肢解顺序、运输路径、吊装搬运、作业时间、安全措施各方面细节后,高效完成了冷冻机组和冷却塔拆除工作。
正大广场项目新建的制冷机房属于高效机房,全年机房综合能效比不低于5.5。目前,国内机房能效在2.5~3.0之间,提高制冷机房的运行效率,对降低空调系统电耗,甚至建筑电耗意义重大。为打造绿色节能建筑,项目部在考虑空调水系统管路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化管道阻力,通过对支管与主管采用斜插式连接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水头损失,并在干管水平走向处,尽可能减少使用直角弯头,将直角弯头、直角三通改为顺水弯头或顺水三通,规避“马鞍形”管路,缩短管道路径。
高效制冷机房与常规制冷机房相比,其支干管接驳大多呈斜置,且管路上的传感器数量众多,包括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精密传感器。由于制冷机房内系统管道错综复杂,项目部在深化设计中利用BIM技术优化管道走向,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各机电专业管线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美观实用的综合排布,满足了标高、管线水平间距和定位尺寸等多种要求,提升了机房的整体观感。
今年4月,项目部完成了正大广场改造项目的管道连通工作。当时,留给空调系统管道冲洗和调试的时间只有一周左右。由于改造只涉及更换环管,现场所有立管都是旧管,使用了将近二十年,新老管线连通后,冲洗调试存在漏水等不确定性风险。项目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对6路管道分开进行单独冲洗,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泄漏点,为最终实现送冷目标扫清了障碍。
一路走来,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用诚信基因、专业实力、匠心品质,照亮了一批改造建筑,满足城市更新中不断提高的功能需求与环境追求,也点亮了企业深耕城市更新建设领域的未来。
3
企业倡导的精细化管理、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重大工程建设中遇“惊涛骇浪”的困难时,敢于创造新奇迹,不畏风高浪急,领导班子与职工群众始终想到一起、共同奋斗在一起,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期工程建设用地635亩,总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共有36座建筑。其中,学术环是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中较具标志性的建筑,容纳三大学院、近300间独立实验室,工程公司承担着大部分教学、科研及交流功能建设任务。2021年10月23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园正式启用。随着大批师生的入驻,刚结束建设任务的第一工程公司项目部,又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任,进一步优化实验室的功能和布局,为满足个性化使用需求贡献着专业力量。
事无巨细精心调试,高度关注使用体验。期间,项目部大力弘扬“上安既在,后墙不倒”的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夜以继日地开展弱电自控系统、工艺排风系统和空调暖通系统施工部署。针对排查工作点多面广、调试空间狭窄、成品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项目部在全面核查各系统功能、设备参数、运行质量的前提下,精益求精,事无巨细,结合校方查验的问题和老师的变更需求,反复与设备厂家、设计深化等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研究联动构成,不断优化工序流程及系统设备运行质量,先后增加了氮气、氩气、超纯水等点位,竭尽所能满足各方使用需求,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征程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前不久,万众瞩目的杭州亚运会惊艳世界。众多运动健将奔赴赛场,完成了一次次高难度的极限挑战,他们的坚韧精神和卓越技艺被无数观众所关注和致敬。精彩的背后,是汗水。同样,对于我们这支长期置身于舞台背后的建设队伍而言,在成就一个个建筑精品的背后,无疑也是千锤百炼、追求极致、全力以赴的付出与超越。
在灯光璀璨的体育场馆、历久弥新的购物中心、精细专业的实验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设者矢志不渝始终如一,刷新了新的纪录,续写了新的传奇。
赛场内外,舞台上下,在永攀高峰的路上,容不得半点浮躁与懈怠,只有点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