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通过五年的深入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成为上海建设行业普遍应用的基础性数字化技术,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形成以BIM三维设计和BIM数字化表达的建造新业态。
近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资源局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全面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深化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促进BIM技术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持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自本月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据介绍,随着数字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上海市BIM技术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但是BIM技术依然面临着观念认识、管理模式、市场机制、支撑体系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仍以辅助性应用为主,尚未成为规划、设计、建造以及运维管理的基础性应用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存在的瓶颈问题尚待研究突破。
对此,《实施意见》提出三个“进一步”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配套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营造高水平开放、包容、安全、有序的制度规则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应用能力,为BIM技术高质量应用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管理模式创新,实现“一模到底”,一体化全过程智慧建造和运营管理;进一步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各类信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打造一批宜居、韧性、智慧的绿色生态城区,为城市信息模型(简称CIM)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依据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深化应用与行业转型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这三项基本原则,《实施意见》提出了七个重点任务,分别是:深化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提升全过程监管水平;推进参建各方开展BIM技术应用;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规划、建设和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升级完善标准和评价体系;深化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融合创新;加快能力提升、构建人才高地。
其中,针对BIM应用的范围和深度,《实施意见》明确,对适合开展应用BIM技术的政府投资的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大型、复杂或异形的公共建筑,以及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应用BIM技术。BIM相关费用在设计等费用中统筹。到2025年末,推动应当应用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率先实现正向BIM应用(即直接运用BIM模型开展设计、施工等)。建设运维主体一致的,推动率先实现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同时,推动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实现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推动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实现设计、生产、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
对于应当应用BIM技术的建设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土地出让、合同信息报送、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运维等环节和阶段关于BIM应用情况的抽查、审核和监管。同时,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应用范围、深度、交付标准和具体要求,并列入评标评审因素,投标文件应当予以实质性响应。具备条件的工程,可以采用带BIM模型的招标。
为推进参建各方开展BIM技术应用,《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建设单位主导工程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实现建设各阶段信息传递和共享;推动设计单位使用BIM模型开展工程设计;推动施工单位使用BIM模型开展施工;推动运维单位使用BIM模型开展运维管理。
《实施意见》还提出,结合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集成项目交付(IPD)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的改革推广,推行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应用。其中,在浦东高水平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等区域,率先开展区域BIM技术应用试点示范,整合区域内的城市运行管理、建筑物运维管理等数据,形成基于BIM的数字底座。在“一江一河”、北外滩等区域研究高效的区域级数字建模体系,试点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区域模型和管理平台。到2027年,形成10个以上基于物联感知、AI技术等试行“规、建、管”一体化运行的城市区域管理示范应用。
此外,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上海将形成一批全过程利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指导生产、现场安装的智能建造项目案例;到2027年,全市装配式建筑普遍使用BIM技术指导设计、施工、现场安装。
(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