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建筑设计企业在传统业务的路上越走越窄,为满足新老客户更多元的服务需求,部分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已经布局建筑运维业务,基于绿色智慧运维的理念,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多专业优势,自主开发绿色智慧运维平台,探索数字化智慧运维模式。
建筑运维市场新机遇
新建建筑运维需求加大,需专业运维团队
随着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健康建筑的不断推出,市场上各种智能化和节能设备层出不穷,客户和传统的运维公司对此一头雾水,很多项目交付后,由于传统运维公司不专业,大部分智能化系统处于闲置状态,一般过两年质保期后彻底放弃。
客户的运营管理难度增加,建筑能耗高于设计指标,没有专业的运维团队和技术指导,部分客户索性回归到传统运维方式,当初的设计亮点仅仅停留在图纸上。
既有建筑运维需要多专业配合的运维需求
经济下行背景下,大量的既有建筑客户都在寻求用最少的人、最便捷的方式管理日常运维,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又有急迫的节能需求,部分地区客户在政策上也要求进行节能减排。大部分客户不知从何入手,而传统的物业公司由于专业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上出现的很多节能技术和产品多数仅从单专业去解决,比如安防系统、照明节电、节水器具等,缺乏整体协调多专业配合,顾此失彼,且初投资大,客户决策困难。
双碳目标下,减碳市场空间需求大
根据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2019年建筑运行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1.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建筑运维的减碳,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虽然目前没有强制性要求,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建筑运维的减碳市场潜在需求巨大,具有可持续性,市场空间大,附加值高。
为什么要拓展建筑运维业务
建筑设计企业是否都需要拓展建筑运维业务?每家企业的情况各有不同,笔者认为拓展建筑运维业务对建筑设计企业有以下意义:
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一直以来建筑设计都基于规范、施工经验和有限的客户反馈,建筑实际的运行效果和各项数据基本不清楚。就好像一位汽车设计师,很少开汽车,基本没有驾驶经验,如何能设计好汽车呢。
建筑设计企业通过运维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检验设计相关指标在实际运维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积累运维数据反馈于新项目的设计中,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形成基于日常运维的设计核心竞争力。
拓展全过程咨询业务
多数设计院都在拓展设计前期的咨询,而后期的运维咨询开展较少,主要是没有实际运维经验和数据,同时因为设计企业不能指定设备产品,缺乏动力去了解当前市场上各类先进的设备产品,所以很难从项目前期做基于运维的咨询,而客户在项目建成后,往往就错过了建筑各项系统优化的机会。
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运维业务,可以使设计院在设计前期开展运维咨询业务,为客户节约初投资和日常运维成本,真正实现全过程咨询。
开展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
建筑设计企业拓展运维服务,是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大量运维数据的收集,与设计数据联动形成全链条业务数字化,数字化后可以将运维数据与设计数据指标进行对比,不仅可以优化运维,也可以提升设计。同时,基于业务数字化后,企业可以推出数字化业务,可以将BIM、智慧运维平台等进行数据输出,创新产品,孵化新业务。
持续经营发展
建筑设计企业受土地交易市场影响较大,大小年成为设计企业的常态,产值规模很难筹划和预测。开拓建筑运维业务会大大改善经营的不确定性,一般的运维业务都是长期合作,设计企业通过做运维业务,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相对稳定的业务产值,一方面可以形成可持续的稳定现金流。同时,相对工程总承包业务资金投入小、风险可控。
促进布局碳交易市场
随着纳入碳交易控排单位标准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市场参与主体。建筑设计企业通过运维业务的开展,可以积累大量建筑的运维数据和能耗情况,提前进行碳交易业务的市场布局,为双碳目标实现、碳交易业务开展进行技术和市场储备。
如何拓展建筑运维业务
建筑设计企业拓展建筑运维业务优劣势分析如下:
优势1——市场优势
建筑设计企业手中握有大量既有建筑的客户资源,但基于以往的设计为主服务,客户资源只是在维护;基于运维服务,存在大量客户持续挖掘合作空间的可能。
新建建筑,设计院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一路伴随,无论是做咨询还是做总包都具有先天优势,运维业务的拓展顺理成章。
因此,设计院不管是做既有建筑运维,还是新建建筑运维,都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优势2——技术优势
既有建筑。设计院作为建筑的设计方,建筑设计企业对建筑的设计理念、建设标准、施工工艺、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机电设备参数等各个系统了如指掌。对于既有建筑更新,设计院掌握基础数据和图纸,建筑中哪些能改,哪些不能动,怎么更新合理是最有发言权的。
新建建筑。目前建筑设计院关注的重点往往在建设阶段,忽略对更长使用阶段的问题和管控。设计院是接触客户诉求的最前端,如果在新项目中能立足全生命周期为客户考虑投入问题,有利于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展示全面的技术能力,增强设计前期方案竞争力。
全专业优势。目前建筑的日常运维团队或是智能化设备商往往专业不全,且专业水平有限,多数仅从单专业入手,缺乏多专业配合协同。设计院先天就是全专业协同,在BIM、智能化设计中从全专业角度出发,可以综合解决运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专业的智能化绿色运维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到健康建筑的设计初衷。
劣势1——服务场景不一
传统的建筑设计企业缺乏对后期运维管理的关注,需要从传统的标准规范、任务书式的技术转化服务,转变为以客户后期使用需求为导向的场景策划。在建筑全过程咨询中,能源管理业务的市场能力比较薄弱,缺乏运维实践经验和大量的运维数据支撑。
劣势2——有理论无工具
建筑设计企业在专业理论上是具有绝对优势的,这些理论方法也是指导后期日常运维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绿色智慧建筑都不依靠人力去进行控制和管理,更多地是通过运营数字化管控平台来进行日常运维管理,这就需要将设计的理念和数字化管控平台相结合,也就是说需要开发相应的智慧管理平台。
开发平台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具备相应专业的人才,这对于设计企业的经济负担较重,同时也很难招到专业的人才,也缺乏这类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晋升通道。
劣势3——对设备市场不了解
目前的建筑设备市场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很多创新产品会大大改变以往的设计方法和日常运维方式。设计人对建筑的设备一般只关注性能参数,很少关注能耗参数和智能化水平,对于设备的运维更是了解甚少,经常会出现由于智能运维和无人值守模式,前期设计的设备控制值班室成为仓库。
快速实现路径
设计院目前都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很多客户资源。随着客户需求的日趋多元化、综合化,设计企业已经不能依靠自身的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了。
设计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开发,补齐短板满足市场需求,但这条路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长的过程。设计企业也可以开拓外部资源,建立好供应商体系,获得更多专业能力。一方面发挥设计院品牌优势,将已有的客户资源进行盘活,一方面也将设计院现有的专业技术资源再整合,拓展建筑运维业务。
一项运维业务一般程序涵盖市场拓展、项目评估、投资测算、方案设计、商务模式、现场实施、调试运维、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等,设计企业在初期开展业务不必求全,可以整合市场资源共同开展业务。
设计院具有市场和专业技术的优势,作为业务的牵头方,在组织模式上可以独立运营,也可以成立合资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可以是运维咨询,也可以是技术支持;在商务模式上,初期可以仅是能源运维管理,远期可拓展为建筑整体能耗运维管理,分步实施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