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启动立法加快改造步伐 着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

广州城中村改造,有实招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就开始扎实开展制定配套政策、摸清城中村底数等工作。据悉,住建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162个。这其中,广东地区的进展值得关注。

继推行“房票”制度后,广东广州城中村改造再上新的台阶。11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拟于12月下旬进行第三次审议并交付表决。据《羊城晚报》,这是广州市首次针对城中村改造进行的立法工作,也是全国首个将出台的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

启动立法加快改造步伐

广州作为首座出台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城市,有着现实基础。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共有1024个村(包括部分改居的村中,有425个被识别为城中村)。

这几年来,广州的城中村推进也有条不紊,走在全国的前列。广州采取分区分类的做法,形成了全面改造和微改造两种模式。一方面,坚持“政府不直接投资”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采取协议出让或村自改等路径,对重点地区的城中村实施全面改造,实现城中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一次性转化。另一方面,对一般地区的城中村强调“原地更新”的基本方向,立足权益明晰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实施运营的长期性,坚持“政府少量或尽量不投资”和“不进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两项原则,进行微改造,推动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基层治理的转变。

在《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中,广州的目标是,规划至2025年,广州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1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70平方公里)。规划至2030年及至2035年,分别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2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20平方公里)、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城中村改造将是广州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领域。这为广州此次立法探索提供了先决条件。

为何需要将城中村改造上升到广州立法层面?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表示,由于广州城中村规模较大,是全国城中村总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改造任务也十分艰巨,在当前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步伐亟需加快推进。

改造那么多年,现在出台有什么契机吗?陈雪强解释称,广州城中村改造多年,但是由于过去改造速度整体偏慢,当前出台改造条例征询意见稿,是为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将释放一定住房需求,有利于加快房地产库存的去化。

《征求意见稿》明确三种城中村改造方式

《征求意见稿》提到,本条例所称城中村,是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失去或者基本失去耕地,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成区域,以及集体土地已转为国有、已完成撤村改制,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原村民保留使用的低效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成区域。

城中村改造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四至范围在村集体建设用地基础上,可以扩大至周边少量低效用地。

城中村改造应当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依法征收,公众参与、共建共治的原则。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三种城中村改造方式,包括:拆除新建,是指除法律、法规明确需要保留的以外,拆除全部或者大部分城中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地上附着物,并按照城市标准规划、重新建设和管理的全面改造;整治提升,是指对不具备拆除新建条件的城中村,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文明城市标准进行建筑局部拆建、改变功能、整饰修缮、完善公共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微改造;拆整结合,是指以拆除新建和整治提升相结合的混合改造。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群众需求迫切、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应当优先纳入城中村改造年度计划。

(本报综合报道)

2023-11-30 启动立法加快改造步伐 着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417.html 1 3 广州城中村改造,有实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