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巧织“科创+资本”双面绣 绘就建筑业数字化升级新图景

苏州建筑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融合创新模式”

在国家“数字经济”“新基建”和“双碳”等重大战略驱动下,建筑行业朝着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向转型发展。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苏州市正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相城经开区、中亿丰控股与核心团队于2020年9月,联合组建了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打造苏州市第一个由龙头企业牵头、围绕传统行业、切入融合基建的新型研发机构。

人才先手棋激发创新潜力

研究所积极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相城区科普教育基地。研究所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东南大学联合研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并依托创新平台,组织编写了住建部“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新城建”专题,参与编制智慧城市领域2部国家标准,承担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编制苏州市智能建造实施方案。

通过2年的发展,研究所聚集了一支跨学科、多专业的创新创业团队,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百人次,获评相城区最佳人才落地平台。

依托龙头企业“建造-制造-智造”三造融合全产业链发展优势,研究所建设了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苏州博览中心、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城亿绿建3号楼、数字金融产业园、胜科纳米总部大楼等一批精品示范项目,通过深度参与数字化业务场景,培养了以马杰博士、包元锋博士为代表的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达10人次。

研发致胜招唤醒内生动力

研究所建立“龙头企业牵头、政府投入引导、产业基金配套”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中亿丰集团作为地方龙头企业牵头投入资金、场地和场景,相城经开区配套相应政策、资金,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创投机构配套相应产业基金,研究所在5年建设期内共投入超过5亿元。

围绕智能建造与数字低碳,研究所与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建集团、广联达集团等国内外顶尖团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智慧建造软件平台、智能建造装备、智慧运维软硬件系统及轻量化、普适型的安全监测预警等一批关键技术(产品)。

研究所探索构建以技术需求方为主体的评价机制,截至2022年底,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50余项,落地四技合同超过3千万元。此外,研究所内部自主布局一批产业化项目。当前已落地8项(个)产业化项目(团队),促成科创投资超过3千万元,2023年度突破1亿元高新技术产值。

产业攻坚战凝聚发展合力

为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研究所创立“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思萃融合所)—孵化器(相城区数字经济科创园)—产业园(相城区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全链条科技创新转化模式,与社会资本形成合力,设立模超4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并打造“相清秀”“精英周”“融·科创”等品牌活动,面向长三角优势科技资源开展产业链精准科技招商。

研究所制定了中长期激励政策,科研团队可获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最高60%的收益分成或股权激励,并创新打造“科学家对关键技术进行系统创新,企业家进行产品化整合及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家通过资本助力”的产业孵化模式。

通过产业化创新机制,研究所培育孵化了苏州智而卓数字科技、苏州方石科技、苏州盈碳数字科技等12个优质产业化项目,其中3家高新技术企业、2 家入选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初步形成建筑产业数字化集群发展态势。

未来,研究所计划以推动建筑业数字化升级为使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学研究“最先一公里”和市场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邓飞)

2024-01-04 巧织“科创+资本”双面绣 绘就建筑业数字化升级新图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759.html 1 3 苏州建筑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融合创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