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跨越海峡交通的“加速器”

——记中交新加坡新柔捷运系统T235标段高架桥和隧道建设项目

□本报记者 吴真平

新柔捷运项目(RTS)是一条跨越柔佛海峡连接马来西亚新山和新加坡的地铁线路,南起新加坡兀兰北,横跨柔佛海峡,终至马来西亚新山武吉查卡,全长约4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是新马两国继马来西亚铁道城际铁路南北线(西海岸线)之后的第二条铁路线和第一条地铁线,也将是全球首条跨国地铁线。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目前每日越堤往返高达35万人次,兀兰和新山两地的过关时间约1个小时到4个小时。这条捷运线具有每小时运载1万名乘客的能力。届时将极大地缓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陆上交通压力,为新柔长堤分流一半客流,有望显著改善关卡堵塞问题,惠及往返两国的人民。

2021年,酝酿了10年之久的新柔捷运项目一开工,就受到了新马两国官方和居民的高度关注。

对于深耕新加坡市场的中国交建来说,该工程是其在新加坡承接的第一个跨国项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不久,记者来到中国交建新加坡分公司、三航局负责的T235标段,乘船行驶在柔佛海峡上,只见水面上已然矗立起一座座立柱。

T235标段项目经理陈超解释说,“新加坡标段的施工工艺与马来西亚标段的截然不同,我们是在海上浇筑承台,架起立柱,然后进行整体桥面安装。桥面要承受双条轨道运行的考验,其预制结构构件是整个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里最大的,也是最重的,安装难度也是最高的。”

创新工艺工法攻克难关

T235标段负责建造新加坡境内的高架轨道和隧道,项目包括约730米长,25米高的海上高架桥和约550米长的陆上隧道结构。

项目初期,因疫情影响新加坡难以引进大量专业分包、劳工进行桩基施工。T235项目部决定采用直营施工直面难题。同时优化管理结构,以中国工程师和班组长为骨架,传、帮、带的方式带领当地劳工进行现场作业;当地工程师擅长流程管理,完成业主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的高标准内业要求。

T235项目存在许多技术难点。比如在海上桩基和承台施工时,项目部就遇到了挑战。项目部结合中方、属地员工的施工经验,借鉴国内和海外其他国家的项目案例,提出了创新的工艺工法。成功研发并运用套箱整体受力转换体系、套箱整体止水工艺、钢混组合套箱整体工艺,为后续承台施工积累宝贵的施工经验,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许。项目部还采用钢混组合套箱的方式进行下放,采用反撑杆的工艺抵抗套箱浮力,优化原投标方案的封底混凝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陈超说,“目前海上大型现浇结构施工接近尾声,后面关键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大型构件的预制和整体安装上,这涉及现场起重机械管理,还有一些预应力施工工艺。”于是,项目部聘请了当地的一家具有预应力张拉和高架安装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结合两个国家的施工经验和优势, 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制度建设为项目安全护航

新柔捷运项目作为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的一号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环保控制方面有着成熟的体系,每一项都有严格要求和冗长规范,与国内的管理流程完全不同。这对T235项目部的管理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T235项目部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项目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提出“One Team, One Dream”的文化融合目标——同一个团队,有同一个梦想,奔向同一个目标。高质量推进本土化团队建设,按照管理本土化、管理人员本土化、劳工本土化的“三融入”进行管理。目前国内派驻项目管理人员14人,当地管理人员35人,当地管理人员比例占管理人员总数的70%,当地劳动力比例占总劳动力比例的90%。自2021年1月开工以来,项目部本土核心管理人员没有一人离职。

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在中交集团国际部和中交集团新加坡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T235项目部结合新加坡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SWP(安全工作程序),编写并实施104个风险评估和对应的安全工作程序。坚持安全“双标一体化”,将“五个到位”和“1247”工作方针融入安全管理。树牢“安全规章制度不落实就是违法行为”的意识。

T235项目部还多次聘请专业人士和当地警署专员进行安全普法讲座,开展多样化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交底和培训,强化安全管理团队建设。针对工作重点,项目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主题活动,分享安全知识,观看安全视频短片,参与安全游戏及活动,并分发纪念品,将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以活动和娱乐的方式灌输给员工。

目前T235项目部已累计287万安全无损工时。先后荣获英国安全与健康理事协会颁发2022年度“ROSPA Silver Award”国际银奖和2023年度“ROSPA Gold Award”国际金奖等荣誉。今年,同时赢得新加坡陆路交通局2023年度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安全优秀奖、环境卓越奖和安全文明施工奖的三项大奖。

环保理念融入建设

T235项目位于新加坡一座公园及原始森林保护区之间,海域部分位置属于新加坡海岸卫队管辖范围,复杂的地理环境对项目建设是一大挑战。

开工前,T235项目部就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所有的树木开垦、植被开挖进行审核,然后上报新加坡公园局。经过该局批准通过,才可以开工。同时,由于水陆交界位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拆除原岸线边防围墙,项目部需按照新加坡海岸防护的相关要求建立新的边防围墙及监控系统,经新加坡海岸卫队官员验收通过后方可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要随时接受新加坡海岸卫队的突击检查。

新加坡兀兰地区有一片未经人工干预的原始森林,而T235项目的陆上段会贯穿原始森林并将其一分为二。施工过程中,不能扰动周边整个生态环境。为此,T235项目部制定了“野生动物管理计划”,并安排了两名环境官,加上一支6~7人的队伍,专门负责项目的环保工作。项目部不仅对树木保护区采取了措施,聘请当地官方认证的树艺师参与植物保护和管理,还设置了野生动物走廊,使动物们能安全在熟悉的环境迁徙,并安装监控摄像头来观察野生动物的作息规律,适当调整施工顺序等,以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及野生动物的栖息产生影响,维护兀兰原始森林的生态环境。

T235项目实施由新加坡建设局(BCA)发起的 “绿色和友好的建筑商计划”,在绿色能源、水管理、排水处理、生物多样性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目标。

项目部还定期开展环保教育培训,切实把节能减排、环境友好融入生产和办公过程中,开展预防登革热专项整治行动,将3R理念(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 , Recycle循环利用)充分运用在垃圾处理工作上,在绿色办公、水电节能、物资采购等领域也广泛采取绿色环保措施。由此获得新加坡环境理事会“生态冠军办公室”称号。项目部两名员工还获得首届新加坡国家级建筑工地“最佳环境官”奖。

T235项目部在环保措施上的种种努力,最终赢得了本地文化认同,也得到业主的赞赏。

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的华丽蜕变

新加坡的建筑市场是一个体系完善、成熟高效、公开公平的市场,但它这套体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主要是欧洲承包商活跃,后来日韩承包商加入竞争,近十年来中国承包商在新加坡异军突起,越来越多地担纲重要角色。就中交集团而言,在新加坡已深耕30年,最早从事劳务分包,后来项目分包,到现在作为一些重要项目的总承包,完成了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的华丽蜕变。

对此,陈超由衷地感叹,“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国家实力崛起的真实写照。我们从一开始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抢占市场,到转变观念、提升项目管理能力,随着中国‘基建狂魔’‘基建大国’名号响起,如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正视了我们的实力。”

不过,中国承包商的整体实力仍有提升的空间。陈超举例说:“日本承包商在新加坡的大体量项目上依然颇具优势,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公司起步早,进入新加坡市场较早;另一方面是新加坡比较推崇英式管理制度,其考评系统中包括履约能力、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打分项,在他们眼里,目前中国承包商仍处在逐步上升的阶段。”

2024-01-04 吴真平 ——记中交新加坡新柔捷运系统T235标段高架桥和隧道建设项目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781.html 1 3 跨越海峡交通的“加速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