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产业园区学术委员会和华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产业园区学术委员会学术论坛”在北京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
本次论坛围绕“城市更新视域下的产业空间营造”主题,分享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新产业空间营造的最新实践经验与深度思考,共话产业空间更新的前景与未来。
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产业园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吕品晶主持。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紧扣“城市更新”和“产业园区”两大热点话题,共同研讨产业园区的全生命周期。同时,为了保障实施,北京市作为全国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城市,也将继续积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建筑师团队在项目策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中的统筹作用。
中国建筑学会产业园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钊介绍了产业园区学术委员会交流平台。产业园区作为空间的载体,既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各地政府、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规划建设对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近20年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发生很大变化,更加集约、智能、高效、科学,园区的科技、研发、生产让园区功能更加复合,这对规划师、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打造功能业态、环境生态、空间形态三态合一的生态产城。他表示,希望和各位专家一起把产业园区学术委员会打造成为园区建设领域最具专业性、权威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还邀请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中关村科服公司董事长张金辉,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规划处副处长李朋,临空区(大兴)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吴士成,香港建筑师学会理事、内地事务部主席雷冠源,Perkins&will董事王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所所长吴克捷,HDR中国区总经理李勋栋,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产城总经理李赫出席会议并进行主题分享,为产业空间更新提出了建议。
香港建筑师学会理事、内地事务部主席雷冠源从香港建筑师的角度,介绍了建筑师负责制的多样性,项目发展流程投资决策、设计、施工、使用四个主要阶段和建筑师负责制的优势,以及如何从专业教育、专业考试、专业责任三方面有效落实建筑师负责制。分享了策展概念和城市更新案例,提倡采用建筑师负责制理念,共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Perkins&will董事王焱认为,城市的成长不仅是项目的建设,城市的活力源于其内生力,创新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牵引力。通过对中关村、加州硅谷、哈茨维尔、波士顿肯德尔四个案例分享,探寻城市生长源代码,助力城市发展与园区共生。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所所长吴克捷以北京昌平产业园区为例,分享了新时代下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考。通过对园区发展背景分析,总结了园区发展的主要趋势:科创研发引领;产业链条完善;关注人才需求;订制基础设施;增量存量并重。
HDR中国区总经理李勋栋以“科技产业赋能城市成长”为题,介绍了国内外园区发展背景与趋势——科技园区回归都市。并以上海医药张江园区为例,分享了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和科技园区成功的四大因素:科学与城市融合、展现形象和品牌、连接历史和文化、科学趋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园区。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产城总经理李赫以丰台总部基地和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两个成功项目为例,回顾了华通近30年产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探寻如何打造园区飞轮效应,提出“RISE”(需求驱动、创新产业、适宜空间、低碳生态)的设计理念及“需求空间化”的产品核心;以昌平器械医疗城项目为例,通过前期精准的产业定位,以需求为核心,打造融合产业需求、人员需求、集约开发、配套齐全、多元收入、持续发展、城市友好的“好”园区。
(中国建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