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玉明 见习记者 徐世荫
当代建筑、建材在适应“双碳”发展中,正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低碳、零碳元素及广阔市场应用场景。原中国生态学会上海四位理事之一、上海市静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崔进,由一位从事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多年的专家,转身走上碳达峰、碳中和一线应用研究的阵地,成为一位钻研“双碳”科普解读、跨界科学整合的生态“双碳”工匠。崔进在业内成功首次申办碳中和研究院。上海市静安碳中和研究院创建近三年来,致力于健康地球、保护地球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科普呐喊,奋战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上,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市场应用研发,逐渐展露出其研发成果的强大生命力。
拜师入门 潜心钻研
被国家秸秆产业联盟誉为“著名秸秆建材专家”、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研究院的崔进,深感“双碳”时代的到来,必须学以致用站到风口上去。他多次拜访被誉为“中国氢能第一人”、荣膺中国能源报2018年新能源十大人物称号的沈建跃博士,以及被誉称为“当代钱学森”的潘锦功博士,拜读了世界著名的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orge A. OIah的相关专著,以及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签送的《太阳能转化科学与技术》这本极具科学引导与科普教育的一书,正是在这些大师的指导熏陶下,崔进院长仅在2021年元月,就结合实践分析研究,撰写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全面推进能源构建多元供应体系——碳中和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一文,被“今日头条”发表,《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技术,助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等两篇文章在国资委官媒《消费日报》发表。为创建上海市静安碳中和研究院及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融入建筑 BIPV入手
“双碳”时代,新能源多元发展中,太阳能光伏遥遥领先,一代一代各具特色,未来会占到新能源的50%以上。崔进院长他敏锐发现传统建筑业要紧跟碳达峰、碳中和时代步伐,必须学习研究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能源绿色建筑最大优势与最佳结合点。自该研究院创建之日起,他就把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研发放在了首位。聘任了拥有“会发电的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的潘锦功、周华康两博士为“首席科学家”“首席研究员”。把没有光污染、无“热斑效应”隐患、阴雨天也会发电的玻璃幕墙、建筑幕墙、厂房、阳光棚屋顶材料科普推广应用示范入手。《建筑时报》2023年10月26日刊发了崔进院长《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新能源绿色建筑的必然》专访,他结合上海浦东新区2023年9月20日专项通知精神,讲解了政策性补贴一般光伏项目是1瓦0.4元,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1瓦1元,超过一般光伏项目每瓦0.6元。同时介绍了第二代光伏代表性产品“碲化镉发电玻璃”是作为“绿色建材”列入建筑建材业目录,上海市政策性补贴每平方米三百元,列全国之首。并借2023年10月1日《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国标正式实施,向政府与业主在建设之初,建言献策倡导注重新能源绿色建筑的结合设计,让越来越多的低碳、零碳建筑走向市场。上海市静安碳中和研究院出任的国电投“混改公司”总经理、常务副总,一直把光伏投资建设中,积极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中投资商业逻辑,为光伏建筑一体化融入新能源绿色建筑闯出一条新路。
积极实践 探索新路
针对国内刚需市场,他大胆从应用角度,创意并着力研发多元新能源禀赋的“绿能离网电梯”系统,受到全国“电梯之乡”的青睐。目前双方正在共同发力,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中,科学整合电梯发电幕墙、电梯自身重力势能发电节电、光伏氦气安全节能灯等碳中和技术与产品,使百姓从身边的电梯使用中,更多感受碳中和催生的新技术安全健康之魅力。
结合光伏发电玻璃一年365天,即使阴雨下雪天,天天弱光发电的特性,率领光伏氦气灯团队创意研发离网状态下“绿能路灯”系统,充分把太阳能弱光光伏特性发挥到极致,连夜间驰过的汽车灯光也能照射发电,让“有光即有电”新型光伏特性与氦气灯高效节电低照模式达到了完美惊喜的融合。仅从节电角度看,比LED灯节电30%左右、比高压纳灯节电70%以上。在京沪高速公路锡澄段低位照明试验示范应用中,达到了极佳的透雾照明效果。据交通安全专家分析,可大幅度降低高速公路夜晚交通事故。因光伏氦气灯的高度安全健康性,即使浸泡在水中也不会断路、漏电、电伤人,非常适合儿童屋、幼儿园安全健康的高质量的装修标准需求。其科普命名新四代光伏中的抗冰雪光伏(寒冷雨雪不结冰)+氦气灯节电透雾安全特性,已引起哈尔滨新一届冰灯展、东北雨雪冰冻公路夜间交通事故频发相关部门的关注,或许会大展身手。
一鸣惊人 勇夺金奖
他创意并负责整合的《碳中和燃料电池智能无人船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1年经上海融合办选荐进入全军“慧眼行动”,列奉贤区两项目之一。参加首届上海融合发展创新人工智能领域专业赛,在央国企专业研究院所、985高校的强手林立之中,他率领的项目1及团队,似一匹黑马,进入九强决赛,进而勇夺唯一金奖。并获得科研立项和百万资金资助。
他由此科普定义的不燃不爆的“甲醇水发电机”,为绿色建筑应急供电与照明展示了离网实用示范,《甲醇水发电机亮相蓝海永乐企业开放日活动》的新闻报道,让燃料电池高端产品“甲醇水发电机”第一次扬名天下。
近期他率领研究院正在积极落实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与某技术交易所正在积极共同探讨创建“碳汇与绿电双交易经营服务中心(暂名)”。第二件事是,结合国家发改委2023年10月20日下发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与某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合作研究全国百个碳达峰先行试点城市与园区的调研与培训,力争从科普与实践的结合中,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提前碳达峰、早日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
脱下军装 甘当“学徒”
崔进18岁当兵,曾在部队服役20余年。他从部队转业时,组织上安排他做公务员,但不久他主动转身入列上海建工集团,甘当“学徒工”。他刚加入园林绿化建设大军一员不久,第一个竞选上中国生态学会上海四位理事之一。在上海“水文化保护”论坛上,他撰编的领导讲话稿,其中三段分别被誉为“亚洲生态第一人”的曲格平及上海另两位行业领导认可分别选用。
他曾应企业邀请、受命领导安排参加过都江堰“水文化广场”项目前期竞标谋划,用生态理念拉近了与北大土人设计院俞孔坚教授设计方案,在俞认可下,助力上海企业竞标获胜。
当年他指挥的中科院上海微电子研究所绿化工程建设,五月开工、七月成林,确保了数月拍摄成景,做成该所景观画册发送给全国会议的参会者。他精心策划、组织的上海大学生安徽庐江上海建工集团援建的希望小学暑期实践活动,并指导撰写的长篇侧记《让关爱绵延恒久》在《建筑时报》刊发,其活动也被东方网、网易等数十多家新媒体报道、转载,为上海建工集团十九年关怀支持的希望工程书写了浓浓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