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市场瞭望

从2022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差异看建筑业发展

□胡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我们试图从2022与2023这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差异点对照,看看对建筑企业2024年工作重点有何启示。

为什么要从2022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差异点这个角度来解读?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建筑行业2023年普遍面临困难,地产暴雷是上半年的关键词,现金流吃紧是下半年的关键词,降薪潮倒闭潮则贯穿了全年。在此背景下,建筑业的未来在哪或者有没有未来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二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也就是会更具体、更“实”一点,通过对照2022年与2023年两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找到重点,能够更好地给予建筑企业以引导。

一、经济工作部署内容体现延续性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并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内容,并对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转型提出了要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并提出了九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内容。

通过对比2022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内容,我们会发现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但主体内容结构这两年还是保持不变,无论是2022年的五项重点工作还是2023年的九项重点工作,虽然条目有差异,但涵盖的内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体现了经济工作的延续性。

二、经济工作部署排序体现差异性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的第一项工作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开头第一句就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是三年疫情大背景下疫情防控举措松绑在即之前对国内消费能力、消费条件、消费场景提前部署,与当时的国内经济主要矛盾相匹配。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的第一项工作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应对外部“卡脖子”“小院高墙”的国际形势相匹配。环境变、应对变,主要矛盾变、应对策略变。

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对建筑企业的启示

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来看,对建筑企业而言,需要树立一个信心、明确一个中心、布局四大方向。

1. 树立一个信心

信心比黄金重要。当前建筑业确实存在一小股歪风,唱衰形势、唱衰行业、唱衰民企。我们不否认建筑业当前确实面临困难,资金支付的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海外拓展的问题、投资风险的问题、转型的问题、人才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但对于大多数从业者而言,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固化,职业转换赛道机会成本太高,与其祥林嫂式的怨声载道、喋喋不休,不如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

与此同时,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建筑业的风险与困难所在。我们做一下对比,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的第五条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一共268个字,句句不离房地产,明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而2023年,同样是第五条,“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指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3年的风险防控一方面是202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的延续,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债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房地产同样重要。再结合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1万亿的中央国债增发以及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可以看到政府对建筑市场的核心问题、牛鼻子问题是有举措的。并且,仅仅隔了一天,2023年12月14日傍晚,北京、上海一前一后发布地产调控政策的“王炸”——对普通住宅标准以及房贷利率进行调整,立刻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当然,地方债问题、房地产调控问题最终的效果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但起码释放了一个信号,政府知道并正在解决建筑业的核心问题,只要方法对路、举措有力,信心就这么上来了。

2. 明确一个中心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第一条谈的就是创新,明确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指出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谈到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很多企业都以建筑业是应用型为主的传统行业为论据,加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以借鉴为名,行抄袭之实,科技创新调门高、举措少。

建筑业要不要科技创新?如果企业要行稳致远,坚持长期主义,还是要在科技创新上面多下功夫,底层的逻辑很简单——建筑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活已是共识,在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有的企业靠的是资源整合能力、有的企业靠的是背景、有的企业靠的是地方保护,但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地方保护的众多企业还是要靠自己。你为什么能够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肯定要有独门武器,也就是你在某个专业领域里面做得比别人好,哪怕只是领先半步也行,从千企一面到独门武器,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

建筑企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

一是明确科技创新方向,确定科技创新主航道。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方向可以围绕着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竞争需要这三个维度展开。一般而言,企业科技创新方向有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例如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技术研究等。另一类是产品创新,通过特色化的产品提升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

二是构建科技创新组织和平台。大型企业可以搭建“1+N+X”多层面的科技创新组织,即一个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委员会+N专题研究中心+X个创新小组方式形成稳定的科技创新组织,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从“专精特新”的角度,形成技术中心+创新小组的方式形成创新组织。在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拓展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科技创新最终还是要靠人,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在内部建立科技研发职业序列,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向创新人才方向发展,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团队,推动“研发-工程-研发”的轮岗机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根据科技创新项目特点精准激励,可以采用项目收益分红、项目成果入股等形成中长期激励,充分调动创新积极性。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体系,优化过程管理。建立覆盖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中期成果评审、结题验收、科研经费管理到项目成果入库、知识产权申报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结合数字化技术,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水平。

3.布局四大方向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更大的作用在于指导企业进行工作部署,对建筑业而言,需要布局四大方向。

方向一,科技创新方面。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中在科技创新领域重点提到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对建筑企业而言,数字化、绿色低碳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方向二,业务领域方面。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来看,2024年房地产、基础设施发挥基本面作用的基础上,制造业、新基建、文娱旅游、体育场馆、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方面需要重点布局。

方向三,区域布局方面。国内方面,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也就是说下一步建设重点在“县城”。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在国际方面,明确提出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也就是说,海外业务还是跟着“一带一路”走,紧跟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方向四,市场环境方面。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作者系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

2024-01-18 □胡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847.html 1 3 从2022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差异看建筑业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