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滨江情怀

滔滔黄浦江,悠悠上安情。打造徐汇滨江的新地标,融入着上安人与生俱来的情怀。

2023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前不久,迎着寒风,我们赶到了这个“百里挑一”的工地,见到了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三工程公司这支意气风发的队伍。简单的寒暄后,项目部叙说着徐汇滨江工地历经七年建设中的感人故事。

工地上,弱电智能化专业负责人张佳康是项目部公认的急性子,他的“急”,并不是潦草完事,只图速度。实际上,做起事来的他干脆利索,讲究效率,时常能在抢先一步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2023年12月,徐汇滨江二期项目顺利通过技防验收。当时,这是现场机电安装五个专业内,最先具备验收条件的专业。在常规项目建设中,技防验收往往是最后进行的,而张佳康竟在这里拔得了头筹。

说是负责人,张佳康坦言自己其实是个“光杆司令”,大到计划安排、资源配置、材料选型,小到进度控制、施工措施、细节优化,还有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协调与沟通……他不光要从纷杂繁复的事务中理出头绪、理清思路,还得全程跟进抓落实,随时了解推进情况,及时解难题纠偏差,确保每件事情的策划与落实到位。

一次,有单位对弱电施工内容提出了整改意见,张佳康二话没说,当即带着队伍,里里外外查了个遍。回到办公室后,他还念叨了很久,说发现问题一定要找到症结所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质量的口子坚决不能开。

“张佳康等不得,想到了,看到了,他就会立马去做。”项目经理汤敏评价道。雷厉风行的张佳康用说一不二的执行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团队进场至今,所有节点无一延误,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2023年10月,业主临时下发通知:要求把明年5月施工的视频监控和门禁系统,提前介入到K地块三万平方米的室外总体和商业系统内,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不说别的,单就制作60台摄像机和50个门禁卡,供货商的生产周期也需要个把月。好在项目部早有准备。为了确保施工正常铺开,张佳康早已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另一地块同类弱电设备的采购和进场工作。眼下,这批急需的摄像机和门禁卡正平整地码放在现场仓库中。次日,他从原来综合布线和调试队伍中,组成了一支突击队。经过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了全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经历过第一八佰伴、正大广场、南方商城等多个改造项目,在短平快的工程中,张佳康逐渐摸索出一套经验:想在前面,早抓一步,才能赢得时间和主动权。

在工地上,张佳康急为工程所急。

“送电”达人郑军。

视频采访的那天,我们在会议室等待近一个小时,终于见到了郑军。他摘下安全帽,带着歉意说:“抱歉,实在不好意思,刚好赶上现场有事要处理。”

徐汇滨江工地开工以来,作为项目工程师,郑军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哪里施工受到阻力,哪里便能看到他的身影。特别是在2021年底,为了保证徐汇滨江二期项目送电成功,郑军几乎“钉”在现场寸步不离。

变电所的投用,关系到K地块12万平方米区域的稳定供电。但是想要建成变电所,实际上并不简单。35千伏变电所位于地下一层,与地下三层的高效机房共用一个吊装孔,如果按顺序先安装变电所,变压器就位后将会挡住吊装口,直接影响高效机房的设备下吊。因此,高效机房吊装工作,成为推进变电所的前道工序。

高效机房涉及各类大小设备近20台,为了缩短后续盘路长度,郑军通过详细计算、现场勘查和模拟施工,分析出每台设备的摆放位置和前后顺序,在满足就近就位的条件下,预留了设备行径、转向空间,并对后续设备就位顺序进行编号,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辟了一条施工“华容道”。

如果说高效机房讲究设备临时摆放位置,那么35千伏变电所则考量吊装顺序。60台配电柜、2台变压器,虽说尺寸不大,但单台设备最重高达42吨。吊装前,郑军与上安机施专家多次深入一线反复斟酌,确定了起重机站位、行径路线、吊装半径等要素。为节约工期,吊装期间,郑军带领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一边按低压出线柜、变压器、高压柜的顺序实施吊装作业,另一边负责设备就位与安装工作,兵分两路,争分夺秒推进变电所建设,按时确保了工程电力系统“大动脉”的全面贯通。

尽管变电所的各类设备安装工期异常紧张,但在那个严寒的冬天,郑军的队伍用最快的速度送去了温暖。如今,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郑军仍然感慨:“3天共吊装100台设备,就位后,我们又没日没夜地接通管线、打通系统,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们不负众望,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徐汇滨江工地项目经理汤敏。我们最早认识这个名字,是在去年采写《在临港遇见你》这篇长篇通讯时读到过他的故事。

那天,我们冒着严寒,随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三工程公司党总支书记江芳一行,来到工地现场采访。放眼望去,徐汇滨江工地高楼鳞次栉比、恢宏壮观,都是浦江沿岸的一批地标性建筑。江芳书记兴致勃勃地介绍道:“多年来,我们的这支队伍,勇挑重担,服务大局,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奋战在黄浦江沿岸,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

紧接着,江书记又说:“徐汇滨江工程项目经理汤敏,他就是黄浦江沿岸发展的七个工程建设中,时间最长的项目经理。”

这些年来,汤敏始终在工地一线摸爬滚打。去过东北工地,也到过万里之外的萨摩亚援外工地……一路留下了艰辛奋斗的足迹。

在徐汇滨江工地,我们见到汤敏,他的脸上挂着憨厚朴实的笑容,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做事踏实稳重的人。提及工程,他如数家珍般地道出了建设这座滨江新地标的难忘经历。

从项目一期到二期,这七年间,汤敏与团队坚持“两服一管”的理念,跨前一步服务业主、服务总包,加强精细化管理,赢得了业主的口碑,承接任务突破10亿元大关。

小支架折射出大变化。一个大型项目,机电设备安装往往牵扯较多专业,多家施工单位在安装公用支架时,有时各自为阵,选用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行施工,整体成型后存在一定的色差。为统一效果,汤敏与团队成员利用BIM技术进行综合建模,通过汇总消防、弱电、末端装修、机电安装等多专业施工内容,对现场上万副综合支架进行了集中采购,统一安装方式,确保安装成品材质相同、色泽一致、整齐有序,提高了整体性和美观度。

尤其在风管安装中,业主在PIR复合风管和铁皮风管前难以选择。PIR复合风管,属于新工艺新材料,且自带保温功能,不过价格略高。举棋不定时,汤敏得知第六工程公司在上海市档案馆中正应用这款新材料,他即向业主提出前往实地查看。

汤敏陪同业主,在现场详细了解了施工情况及使用效果等。几天之后,业主决定选用PIR复合风管,这对汤敏团队来说,现场安装20万平方米的新型风管,意味着不仅节约了工期,而且还降低了登高作业的安全风险。同时,为了帮业主降低成本,汤敏多次去厂家进行商务谈判,最终取得了优惠价格,让业主对这支队伍用心服务、优质服务的精神,大为感动。

2021年7月24日晚,台风“烟花”携风裹雨奔袭工地,现场狂风呼啸,暴雨如注。关键时刻,汤敏团队与总包单位风雨同舟,用最快速度将现场400多名施工人员转移到已竣工的一期大楼里。当晚十点,总包单位将该项目定为临时安置处,接收周边龙华万科等三个项目建设者。汤敏团队主动请缨,先后安置了300余名总包人员,彻夜守候,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直到台风警报解除后,他们仍在现场5个楼面和地下室奔走,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近1万平方米的清扫工作。危急时刻,一个个忙碌甚至奋不顾身的身影,传递出援手相助、邻里守望的上安温情……

登高望远,江景壮阔,心胸也会随之而开阔起来。有时,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后,汤敏和他的团队登上塔楼最高层,俯瞰这片流光溢彩的滨江……江的对岸,第三工程公司前辈、同事们曾经建设的远东宏信、上海大歌剧院、月星环球港耸立在江边、分外夺目,像是一面镜子,更像一面旗帜,激励着新一代建设者勇往直前,再创新的辉煌。

2024-01-18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850.html 1 3 滨江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