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向福建福州双龙新居保障性住房项目发放首笔贷款1000万元,标志着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成功落地。同期,广东深圳、广西南宁等地,当地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也相继启动。中国迎来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资金从哪里来?
据介绍,城市人民政府对规划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解决好工薪人群住房困难问题负主体责任。城市政府根据需求,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落实用地规模、布局,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并制定年度建设筹集计划,优选建设实施主体。每个项目必须成立专门、独立的项目公司,专职负责该项目建设运营。项目公司与其他融资平台公司之间严格隔离,人、财、物都独立。
此外,政策支持也将加大。例如中央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利用住房公积金发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鼓励引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适用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税费支持政策等。目前,土地、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已陆续出台或抓紧制定中。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从哪里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资金平衡的原则。规划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应按照工薪收入群体可负担、项目资金可平衡、发展可持续的原则,由城市人民政府按划拨方式供地和负责建设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按照保本微利原则配售。销售回款收入可以覆盖开发建设成本,不会增加地方债务,并能保证合理的利润,既可以实现资金综合平衡,又能保证建设实施主体有钱可赚,提高了市场主体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积极性。
对符合条件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央通过现有渠道适当给予补助。将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利用住房公积金向缴存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在确保贷款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试点利用住房公积金发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专款专用、封闭管理。符合条件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适用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税费支持政策。
在哪儿建?建多少?
建设保障性住房,面临不少问题:各个城市具体建多少?怎么建?如何配售、怎么管理?毕竟,各个城市人口规模不同,发展程度也各有差异,如何确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是一大难题。
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看来,明确保障性住房定位很关键。“比如,一个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如果定位为托底型保障,主要解决的是‘有房住’的问题,可能就不需要过大规模建设。如果是针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住房困难群体,旨在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可能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建设投入。”陈杰说,“关键在于定位准确,一城一策。”
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住房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按照要求,城市党委、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负有主体责任。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将由城市政府“以需定建”,科学合理确定供给规模。“目前,有部分城市个别区域出现了供给过剩。可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司法处置的住房和土地等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避免闲置浪费。”该负责人说。
“利用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能够推动城市用地结构优化,避免粗放式发展。另外,与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来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拓展土地来源的重要手段,开发潜力很大。”陈杰说。
建设好保障性住房,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社区配套,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在江苏徐州,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江苏徐州新城区二小周边安置房项目,不仅包含安置住宅、商品住宅小区,配套还建设有沿街商业、养老服务、文化活动中心等。为推进徐州睢宁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当地政府给予该项目2亿元政策补贴,以切实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涉及土地、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已在陆续出台。此外,大部分城市已按要求报送了2024年的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住建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将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建设地块,同时做好后续项目储备。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