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设计

上市还是并购,设计院路在何方?

□杨帆 肖源

当前经济下行、基础设施投资放缓、房地产限制等等因素的影响下,不确定性比以往更高,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冲击IPO也不再是趋之若鹜的事情了。IPO上市难,企业除了感到无能为力之外,只能在现有的规则下寻找其他出路。要么选择并购,要么转道北交所。

去年258家企业IPO撤否,设计院上市能圆上市梦?

从目前工程企业的IPO进程来看,想要成功上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规划总院、正业股份、中泰设计在IPO的进程中折戟,选择了主动撤回。企业为什么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一方面,监管部门希望提升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因此提高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撤回申请的企业也面临自身经营的诸多问题,并在监管机构核查或企业自查的过程中发现了相关问题,因此被动或主动进行了撤单。

这都离不开当下受经济环境影响,IPO阶段性收紧的大背景。不单单是工程建设行业,根据Wind数据,2023年A股共有258家企业IPO撤否;而上一次峰值出现在2013年,共有276家企业IPO撤否。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2023年8月证监会也发文指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同期,券商对于辅佐的拟上市公司也提高标准,希望有非常强的科创属性,商业模式清晰、技术壁垒很高、有较高的毛利率、有规模有持续盈利能力等诸多标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设计院在主板、创业板的IPO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2024年预计IPO仍将继续收缩。IPO将倾向于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相关领域,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业IPO方面。北交所可能成为设计院圆梦的窗口。

截至2023年底,北交所共有239家公司上市,涵盖34个行业。其中,6家工程咨询相关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华维设计和中设咨询是其中的两家设计企业。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

相较于主板,北交所上市条件更多元包容。但在IPO紧缩期,公司需具备坚实基础才有望成功。据券商从业人员,目前甄别项目时,优先考虑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中小设计企业而言,此指标成为难以跨越的沟壑。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IPO过程中是否属于红灯行业,我们不得而知。但一旦走上这条道路,一定是漫长、曲折的。

上市难,并购重组可能成为“退路”

IPO紧缩,设计院的上市之路难度升级了,部分企业可能动摇了,希望通过并购来转换赛道,将并购作为企业成长的另一重要手段,或退出手段。结合我们的市场经验来看,如今的市场环境同质化竞争严重,可能50%的行业产能过剩,80%的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在此情形下,如果公司没有任何并购动作,可能将逐步被淘汰。

利用并购转换赛道或退出市场可以是一种合理的战略选择。以下是设计院在此情境下可能采取的一些措施:

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设计院需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目标,包括产业转型方向、市场定位以及并购的角色。是寻找能够提供补充性能力的目标公司,还是选择退出某些业务领域。

进行全面的产业分析:设计院应深入分析当前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格局,了解潜在的并购机会和风险。同时,评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短板,为并购目标的筛选提供指导。

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与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关系,探讨共同发展的机会。战略合作可能包括联合开发项目、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创新等,有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

灵活运用并购工具:可以考虑不同形式的并购,包括全资收购、部分收购、合资等,以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同时,在考虑退出时,在自身价值高点的时候投奔靠山,不要等到快出事的时候,届时可能酿成悲剧。

1.转型并购,产业驱动是关键

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重组整合仍将是重要抓手。为推动央企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深入推进专项行动落地实施。毫无疑问,预计后续围绕15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并购重组将更加活跃。

在政策的指引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布局或通过并购来打造自身的业务。做一单是一单的项目驱动型并购是不可持久的,产业驱动才是决胜的关键,要做到:

第一,从产业角度出发帮助企业穿越周期;第二,并购一定要基于产业发展,包括前瞻性技术布局、并购整合后带来的行业头部效应;第三,实现真正全方位的企业赋能,无论是资本赋能、产业赋能、人才赋能,还是组织赋能,都需要并购基金团队具备相应的素质。一支优秀的并购基金团队应当具备全面的能力,成为全能型选手,以便在机遇来临时迅速把握机会。

2.并购退出,如何消化前期估值是关键

并购并非对所有企业都是救命稻草,足够优质的企业仍然会选择独立上市,成为各地市场争相追捧的宠儿。对于那些具备独特竞争力但独立发展受限的公司,它们可能成为被并购青睐的标的。通过将自身卖给产业方或财务投资者,这些公司可以实现投资退出,但如何消化前期的估值成为关键问题。

在没有证券化和市值管理的驱动下,基于产业逻辑的并购更为谨慎。产业方在出价时更加审慎,会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契合度、长期增长潜力以及整合风险。同时,财务投资者更注重赚取现金流和实现长期成长,因此对估值的合理性要求更为苛刻。

由于这种情况,许多企业可能因缺乏明显的并购价值或错失合适的并购时机而面临生存危机。由此,重新组织企业内容和战略方向可能是这些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重新找到生机的关键。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如大浪淘沙一般,工程勘察设计淘汰的浪潮已经开始。潮起潮落,行业分化的趋势将愈加明显,市场在向优质的企业靠拢。无论并购的繁荣与IPO收紧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购仍旧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本市场工具。

2024-02-05 □杨帆 肖源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251.html 1 3 上市还是并购,设计院路在何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