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建筑人物

伶仃洋上的“智慧交通”建设者

——中铁十二局深中通道机电一标项目掠影

□通讯员 赵桂军

2月22日,在伶仃洋里,深中通道6.8公里海底隧道内一派繁忙,中铁十二局深中通道项目机电一标项目百余名建设者加紧推进机电设施安装,为实现6月达到通车条件而努力。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24公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其中,海底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钢壳沉管隧道。中铁十二局电气化公司深中通道机电工程中标额6.99亿元,为全国智慧交通体系最大的高速公路机电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全线系统集成平台开发,和全线通风、消防、给排水、综合管线系统及北斗导航、雷达车辆监测等部分通信、监控系统硬件安装与调试,囊括了物联网平台和综合管控平台的智慧交通建设体系,从而实现深中通道智能化、数字化运营目标。

春节坚守,建设智慧大脑

该项目总工程师赵文广,山东人,建设过海沧隧道,具有海底隧道建设经验。他介绍,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中管廊分上中下三层,底层铺设电缆、光缆、给排水、消防主干管道,是深中通道的神经中枢系统。中层是设备层,上层是排烟通道。中管廊集合了排烟、通信、供电、供水、控制设备等隧道核心业务。深中通道运营后预估每日车流量10万辆以上,安全运营、事故快速发现处置、预判拥堵、快速引流疏导等议题,需要依靠智慧交通智能运维平台有效解决。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高速一体化目标为导向,着眼于提升通道的安全运行和应急响应水平,形成从终端设备-物联网平台-一体化管控平台的整体提升效果。“我们建设的智能管控平台,以实现风险驱动的主动预警防范、融合通信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辅助决策与调度、机器人智能疏散诱导的一键式、一体化应急指挥响应体系为最终建设目标。”赵文广说。

赵文广介绍,目前,该项目消防、给排水、照明、通风等硬件设备设施完成八成,施工进入中后期,线缆铺设、弱电安装、保网通工作有序推进。机电一标项目承担机电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为加速数据联通,实现预期联调目标,春节期间不停工,项目班子成员、主要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共56人团结一心,铺设电缆5万米,安装机电箱300个,同步接线,确保2月25日通电调试,3月10日至15日数据接入后台。

“工作要精细,杜绝质量缺陷,同步高标准要求文明施工。”赵文广说。春节前,项目利用一周时间对现场材料进行盘点、对剩余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对文明施工管理进行标准化整顿,安安稳稳过春节,胸有成竹做好节后预控。正月初八,项目全面复工,施工人员达180人,原地领材料,高效作业;以老带新,快节奏施工;一人一岗,盯控到位。项目管理人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复工培训、安全教育,保进度的同时保安全。各项工作制度回复正常,早会通报各工种情况,做好催货工作,确保材料及时到位。项目继续与设计院深度对接,就智慧管控平台提出优化建议,运营监控人员及早介入,通过软件实操和运营人员的操作经验,提高平台人机友好度,操作更加习惯、管理运维体验更加顺畅,不断完善平台细节,为数据接入做好充足准备,各项工作推进的齿轮稳步转动。

直面挑战,追求尽善尽美

“与有荣焉!”赵文广说,第一次参建世界级超级工程,面临不断的技术升级转型、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处处都是挑战。

跨海大桥加人工岛的结构模式,面临交通、人员部署、材料运输、机械配置方案等多元挑战,材料运输需通过船运,项目加强协调,在快速上岛和成本节约中找到了平衡点,降本增效的管理理念镌刻在实际管理中。桥梁贯通后,交通运输替代船运,面临新的管理挑战,施工高峰人员达300人,项目规划出行,严控上桥车辆、人员,早晨七点班车出发,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送到人工岛,再按工种有序开展施工任务。对机械设备、交通设备和作业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从而确保桥体、人员和设备安全。

钢壳沉管隧道形成了非常规的机电安装形式,全靠预埋件连接机电设备,既要保证支架与预埋件精确、稳固连接,同时又必须保证达到钢壳的防火要求。“我们通过联合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测试‘1200摄氏度,120分钟火烧试验,隔热温度不超过300摄氏度’耐火隔热材料。”赵文广说。设备设施安装位置无法改变,为确保连接到位,项目采用3D打印、BIM建模等技术手段进行校核。在进行16×8×0.8米的国内首例横向排烟通道的生产安装时,项目经过多次论证,以3D扫描校准BIM模型,反导排产图纸,保证施工精度。针对行车洞水喷雾管网精准对接和简约美观的要求,项目采用3D打印模型试装,定制关键,解决了短管连接、特殊角度处理等技术问题。

管廊宽度仅有4.8米,为了安全运输每根重达400公斤的消防管,项目部结合沉管预埋件的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出多款特殊运输工具,形成全流程机械化运输安装,解决了管道转运问题,工效提升80%,并且由于机械化施工到位,避免了消防管对隧道涂层的碰撞,保护了墙体结构安全,达到防腐涂层的成品保护目的。该项目施工中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跨海集群工程建造成套技术和中国式建设管理经验。

“战略上我们有自信,战术上必须精细化,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赵文广由衷地说,该项目对技术要求非常精细,新领域施工无小事,责任重大,力求做到尽善尽美。通过在该项目实践,项目团队的眼界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温馨家庭,慰藉机电建设者

赵文广于2012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海洋技术专业,与妻子刘稳是大学同学,现同在深中通道项目工作,恩爱有加。为了让儿子切身感受父母的爱,夫妻二人将5岁的儿子接到了项目部。这让赵文广工作起来更带劲儿。

“我爸爸是工程师!”儿子赵谦霖骄傲地对小伙伴说。孩子也习惯了父母忙于工作,对陪伴同样多有期待,有时候晚上回来项目部就问:“爸爸,您在加班吗,姥姥说你加班时不能打扰。”家人的支持和儿子的懂事让赵文广满怀感激,深感欣慰。他表示,深中通道的建设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强大支持,一定要建设好这项世界级超级工程,回报祖国、企业和家人。

深中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串联起深圳、中山两座城市,建成通车后,两地往来只需20分钟。深中通道将和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互补,对实现大湾区经济一体化产生深远影响。

2024-02-26 ——中铁十二局深中通道机电一标项目掠影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371.html 1 3 伶仃洋上的“智慧交通”建设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