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迷楼往事

曹伟明

周庄,是一座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四面环水,处于淀山湖、白岘湖、南湖和澄湖的怀抱之中。过去,开门见湖,出门动橹。小桥、流水、人家交融重叠,错落有致,是最江南的典型水乡。

我因长三角地区文联主席相聚,共同创作《信仰的力量》交响乐歌词,又游了一次周庄,除了周庄那熟悉的沈厅、张厅、古戏台、博物馆之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那一座小小的迷楼了。

迷楼,位于周庄的贞丰桥畔,是一座两层的木制小楼。清朝的光绪末年,贞丰桥作为水陆交通的要津,店铺林立,商贸兴旺,镇江人李德夫携家眷迁徙周庄,便在这座小楼上驻扎,开设了这爿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阿金长成后,凭借这方水土的滋润,容颜亮丽,如同一枝出水芙蓉,光彩照人。老父母让她当垆劝酒。顾客入肆,把杯临风,窗外波光桥影,舟楫摇曳穿梭,飞燕呢喃入蠡窗,河里鹭鹭鸟捕鱼,风光无限,妙趣横生,人情美景,让酒店的生意越发红火。“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于是,原本平常的德记酒店,被世人雅称为“迷楼”。

1920年12月,南社的创始人、江南诗圣柳亚子,邀请青浦、吴江、嘉善等长三角核心区一帮志同道合的诗友雅集周庄。陈去病、王大觉和凌惠纕伉俪、费公直、陈蕺人、徐弘士、沈君崇、赵雨苏、朱汝珏、朱云光及从弟柳抟宵、柳率初等先后四次相聚于迷楼。当年风华正茂、儒雅风流的柳亚子,陶醉于周庄秀丽的江南风光之中,置身于贞丰桥的这座木楼上,与新朋旧友一起,享受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温馨周到的服务,情不自禁地开怀痛饮,即席吟诗挥毫,抨击社会,鼓吹革命,题壁两首:

小楼轰饮夜传杯,是我今生第一回。挟策贾生成底事,当垆卓女始奇才。

杀机已觉龙蛇动,危幕宁烦燕雀猜。青眼高歌二三子,酒肠芒角漫扪来。

红愁绿怨女经天,蜡泪成堆烬篆烟。白堕惯邀千日醉,黄金散尽五铢钱。

疏狂名士凌云气,窈窕佳人欢酒缘。输与长陵老孙子,江南羞见李娘妍。

席间,南社的同道们诗酒相伴,豪气冲天,柔情洋溢,激情勃发。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宣传主任、秘书长的陈去病亦胸怀报国之志,即兴和唱:

笑斟绿蚁荐琼杯,斗阁春融气骤回。剑态箫心皆入抱,酒龙诗虎本奇才。

江湖跌宕新成例,梦寐荒唐莫浪猜。归去自教清睡稳,罗浮仙羽几曾来。

流水寒鸦日暮天,香温茶熟炷炉烟。孟公投辖凭豪饮,阮籍狂吟尽值钱。

题上酒家还自惜,调来雅谑亦前缘。东江此夕成高会,留与吴娃一笑妍。

席间,诗友们都被浓烈的吟诗氛围所感染。王大觉、费公直、陈蕺人、徐弘士等,均谙熟诗情格律,善工文词,趁着酒兴正浓,亦先后弦诵,接蹱和唱,相映成趣。自此以后,柳亚子与南社诸君,再集、三集、四集迷楼时,共饮同醉,相互吟唱七律诗五十余首。有时磨墨伸纸,挥毫抒怀,掷笔而归之时,东方已白。

事后,柳亚子又吩咐柳率初将其诗抄录寄与南社的叶楚伧、胡石予、沈眉若、朱剑芒等四十多位社友索和,最终,征得唱和诗篇一百四十余首,群贤集撰,包罗万象,文采斐然。次年,这部定名为《迷楼集》的唱和集,交上海中华书局刻印付梓,成为当时中国诗坛的一大雅事,至真至美,为世人所珍捧。从此,迷楼名动江南,酒店生意兴旺数十年,朝朝宾客如云,门庭若市。

由柳亚子发起的迷楼文化雅集,是诗词的派对、文人朋友圈的狂欢,也是江南文人的精神追求,更是长三角地区江河湖海奔流不息的情感流露。江南的水文化,既是诗性的、灵动的;又是血性的、坚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词,既是文人才情的表达,又是审美艺术的载体。杏花春雨的江南,不仅有小桥流水的自然风光,更有剑胆琴心的个性追求。在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南社诗人们的迷楼雅集,既吟诵了豆蔻年华的江南女子阿金的美貌,更是为了宣泄文人革命的血性,传播和弘扬了南社诗人追求自由、刚柔相济的无限情怀。

迷楼,着实让人着迷。人生没有情怀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审美的追求是虚无的。这次我们长三角地区的几位文联主席雅集于周庄,为的是《信仰的力量》交响乐创作,让红色文化扎根于美丽的江南。不忘初心,让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旗高高飘扬。

我置身于修复后的迷楼里,它修旧如旧,恢复了柳亚子等南社诗人雅集时的原貌,室内陈列了柳亚子、陈去病、费公直,还有我的乡贤王大觉的塑像,重现了当年诗人们“小楼轰饮夜传杯”,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豪迈情景。在这浓郁的艺术气场中,让我也诗思奔涌,吟诵起心中涌动的《信仰的力量》交响乐歌词:

告别彷徨的迷茫,奔向诗意的远方。埋葬一段屈辱的过往,点燃一团自信的光芒。

凌云壮志藏胸中,革命初心蕴理想。越是艰难越向前,坚定信念创辉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斩恶浪。长风直驱总有时,直挂云帆聚能量。

何须迷茫与彷徨,自信就有好风光。民族复兴蓝图绘,中国梦想在前方。

告别迷楼,我思绪万千:一群民主革命的诗人,一个“列宁门下狗”的柳亚子,一册豪气和柔情并现的《迷楼集》,互为交融,形成了周庄古镇格调高尚、情调雅致、腔调非凡的人文景观。迷楼,像一张精美的古镇文化名片,让人值得记忆和留恋。从水的雅集到海的奔流,这是我们当今新时代长三角地区守正创新、高质量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雅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水边、海边“代有人才出”,集聚起人生奋斗的信仰力量,这也是我对迷楼至今不衰魅力的感悟。

2024-02-26 曹伟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374.html 1 3 迷楼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