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任重道远 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我国多措并举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是各国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等文件,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特别是在2017年,我国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按照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类适应地区,根据不同的城市气候风险、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等,将海南省海口市、陕西省西咸新区、浙江省丽水市等28个地区列入试点名单。

试点建设启动以来,各试点城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普及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适应行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并积累了有益经验。如浙江丽水增强城市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温、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南海口发展绿色建筑,让城市更加低碳节能、健康舒适。四川广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海绵城市。

2023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鼓励2017年公布的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继续申报深化试点。同时也进一步明确试点申报城市一般应为地级及以上城市,鼓励国家级新区申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持续,我国一些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短板凸显。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总结仍然不足,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较薄弱,城市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健全。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任重道远。我国城市类型多样,地域分布广泛。郑艳建议,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必须考虑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性,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和国土空间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在气候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审视城市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提升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性,将风险管理做细做实。

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多城市联合协作机制,尝试构建常态化的部门协作交流机制,搭建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构建多主体参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做好应急处置和救灾响应工作。激发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让企业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和运营者。

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纳入城市更新工作中。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强调应对极端天气、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和思维,探索设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城市更新项目,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城市更新中适应气候变化理念的落实。

健全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对城市地方志和年鉴等资料关于自然灾害记载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推广应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技术,准确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数字化手段共享监测数据。分析和研判气候变化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的短期影响和中长期影响,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和行动的监督和后评估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评估工作。

(本报综合报道)

2024-03-04 任重道远 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623.html 1 3 我国多措并举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