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两会上的建筑声音

设计服务合理取费呼吁不止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等建筑设计领域的委员代表们带来了系列提案……让我们逐一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思考。

在冯远、李兴钢的提案中,都出现了重新制定设计收费标准的声音。事实上,这已经是冯远第四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言提高设计收费标准了。

冯远认为,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材料选型等多个方面和环节,关乎建筑最终建成的质量安全水平。明确而合理的建筑设计取费标准,能为项目可研阶段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有效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对于保障建筑设计质量和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全国层面尚无统一的取费标准(实际中仍参照2002年标准),致使建筑设计服务取费存在收费偏低、恶性竞争较为严重、设计内容与收费不对称等问题。

李兴钢表示,我国建筑设计收费经历了国家定价到市场调节价的转变。2015年,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全面放开工程勘察设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国有投资建筑项目仍受审计限制,按2002年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执行。目前市场尚不成熟,竞争激烈,导致设计收费下降,远低于国际标准,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阻碍了城市建设和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建筑行业设计收费标准不明、涵盖不全、权责不清带来的设计质量下降、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创新受阻等问题,冯远建议发改委根据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情况,组织行业专家对建筑设计市场、勘察设计企业成本、设计收费等进行综合研究,并充分吸收开发商、设计企业意见建议,出台关于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的指导意见,限制低价竞争以及保障设计师合法权益。李兴钢建议要尽快制定和出台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指导标准,推动形成健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建筑工程设计各类服务内容的费率标准,推广按设计服务内容合理收费;建立设计收费标准的行业监督机制,鼓励建筑设计企业开展人才水平提升和科技创新投入。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质量开展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据统计,仅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就达到5.32万个、惠及居民882万户,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我国老旧小区改造也存在改造深度不足、改造资金短缺、缺乏管理维护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认真解决,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质量开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冯远就此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推动深层次改造。由政府住建部门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结合城市体检工作,摸清摸透当地住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小区现状,找准设施缺口及小区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老旧小区入库分级建档。优先改造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老旧小区,并逐步扩展到全部老旧小区。要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切实解决外墙饰面脱落、屋面墙面漏水等“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深层次改造。注重加强绿色化、适老化的小区环境改造。

二是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建议住建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践,建立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资金筹措模式。完善政策法规,通过低息贷款、税费减免、信用管理、片区整体改造、特许经营、尝试“投资+工程总承包”招标等方式,给予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更大优惠政策,合理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回报和长期运营权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和运营;加大金融支持,通过设立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基金、REITs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相关主体提供低息融资贷款;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释,充分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和自愿出资的热情。

三是加强管理维护。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全覆盖,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范等,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物业行业监管机制,完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及失信惩戒机制。优化运营服务,如探索“工程总承包+运营服务”(EPCO)一体化改造模式。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为老旧小区改造后管理维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巩固拓展改造成果。优化已有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切实延长住房和小区寿命。

(下转第6版)

2024-03-11 设计服务合理取费呼吁不止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553.html 1 3 两会上的建筑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