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于“稳步”,我的体会就是把握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的表述。
倪虹说,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任务,我想有两个方面。
在理念上,有两点。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各项具体工作扎扎实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尊重历史、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想明白、干实在,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在行动上,也是两点。一是抓体检,把问题找准,城市和人一样,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为了健康需要体检,城市为了健康也需要体检,怎么去体检?坚持两个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从住房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去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去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找出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抓重点,解决问题。也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民生工程,报告提出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我们打算今年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
第二个是“里子”工程。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城市地下管网,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今年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网,既是城市建设的“里子”工程,更是“良心”工程。我们希望,各地用心用力去做,保证高质量。
第三是安全工程。报告提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理解,宜居、韧性、智慧,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今年,重点抓两件事:一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二是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今年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万事干为先,我们将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城市更新行动稳步实施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关于社会各方面都十分地关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问题。
倪虹指出,党中央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我想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治本之策。如何构建,我体会有三点:
第一,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
第二,在机制上。我想有两点,一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也就是说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抓手就是指导各地编制好住房发展规划。二是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供给方面,要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在使用方面,要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专项制度。
第三,在实施上。有两个重点,一是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这既是利民之举,又是发展之计,也是转型之策。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重点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重点是平时用得着,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重点是要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去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三个文件,今年重点就是抓开工建设、抓质量安全,尽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下力气建设好房子。住房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什么是好房子?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我们将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户型,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我们也希望能够多行业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在新模式下,我希望现在的房地产企业看到,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对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抓好落实?
倪虹表示,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所部署的任务,我们将聚焦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这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稳市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第二,防风险,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第三,促转型,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