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大趋势下,头部家居建材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智能化生产改造,TATA木门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TATA木门位于河南兰考的智能工厂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高效的定制化生产;通过模块化的生产规划和布局,形成了可翻版复制的生产方式;通过自动化产线加上MES的数字化控制,完成了工厂全面智能化生产的大跨步。
据介绍,TATA木门兰考工厂目前日产能为超3800樘木门,一套产品从工厂接单到生产出库仅需2.5天。从下料到成品,借力“数字标签”实现生产信息可视化,使产线控制中心能够识别生产任务及客户信息,自动化完成门扇定尺、裁切雕刻、涂装花色材质等全线制作流程,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满足了终端多样化的定制需求。同时实现对材料的批次管理、制造过程管控以及质量追溯等。
兰考TATA运用精益管理模式,形成了TATA工厂可复制的生产管理模式,以一个工厂的升级带动全部工厂的进化,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五大生产基地共同为全国的新零售终端提供高精度、高品质的定制化木门产品。
在消费需求日益多元,门店生意愈发难做的当下,工厂端对订单的及时响应、个性化产品的低差错交付才能够保证消费体验,这是对经销商最好的赋能,是品牌口碑最好的扩音器。可以说,工厂端的智造能力是对品牌最好的背书。
智造升级要精准切题
伴随着产业迭代的大势,家居企业在数字化升级、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探索蔚然成风。
家居行业的智能制造既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又不能脱离产业实际,固步自封者必将被时代遗弃,而步子迈得太大、与企业实际和行业成熟度脱钩,也会造成资源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甚至让智能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
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是优化、低成本,智能制造的目标是提升总体效率。在数字化技术和高效产线规划下,TATA木门兰考生产厂通过简化流程、减少浪费,最大限度提高了材料综合利用率,板材利用率超过95%,用材料的超高利用率换回总体成本的降低,进而为终端消费出让更大空间。
TATA木门将务实的精神贯穿在全部管理流程里,在TATA木门兰考生产厂,没有充满科技感的机械手臂和全线自动化的黑灯工厂,但却处处流露着精益管理的细节。成品仓按物流方向陈列,通过数字化排产减少在仓等待时间,通过智能排布用物流小车快速流动解决出库、发货需求,不建高能耗的立体仓,即降低了厂区建设的硬成本,也节约了日常运营中的电耗,用看似不够“高大上”的方法,真正实现了低碳运营、绿色生产。
细化到每一个动作的标准作业指导,通过高度标准的规范降低新员工上岗门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参与,确保产品的精准交付。在确保每扇门都符合高工艺和高耐用性标准的同时,维持生产的高运转、高便利性,用精益管理保证产能和品质。
要实现产品交付的柔性化,就要将应变逻辑贯穿经营的始终。精益管理模式,已然成为TATA木门高品质发展的“增效器”。
TATA木门的实践表明,对于生产端而言,产线革新应该小步快跑,与品牌总体的生产需求、销售体系相契合,既不能保守不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步子太大、华而不实,“切题”“务实”是根本。
家居品牌进化要全局同步
兰考TATA自成立以来,连续三年实现了超50%增长,在产品研发、工艺及生产方面,一直是TATA木门制造系统中的佼佼者和中坚力量。
兰考TATA用工已达到700余人,而在这里,精益管理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工厂的大部分车间里,总能看到“全民参与持续改善”的管理看板,基层员工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和运营流程中的问题,以主人工的视角提出解决建议。
从细微处持续优化工厂运营,让每一个员工成为工厂高效生产的助推剂。TATA木门兰考生产厂总经理孙香菊就是从基层员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对于“快乐的工作”她的理解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价值,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认可、被尊重。
TATA木门董事长纵瑞原也在媒体交流时提到,TATA木门的年轻化不只是产品层面、品牌层面的年轻化,更应该是理念和人员的年轻化,一个企业永葆青春最好的方法是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充分信任、充分授权才能充分成长。
一直以来,行业对于TATA木门的认知都是品牌力极强,而事实上,品牌力的背后是产品、服务、营销体系、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等全体系的最终呈现,只有全局配合给到终端消费者优质的体验,才能保持品牌力的持续传播。
我们常说,处一隅而观全局,兰考TATA从生产流到管理流的先进性也是TATA木门对智能制造的坚持。从传统的木作开始,到现在的智造,TATA木门的改变不仅是对品质的要求,同时也是行业折射。中国智造的强大影响力,正在深刻地促使中国家居行业告别传统的生产方式,升级制造模式。 (宗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