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上海宝冶工业工程公司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记者 徐敏

“近年来,公司共培养了3名上海工匠、2名上海电力工匠,2人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还有10余名建设领域金牌领军人物和项目团队……”3月25日,在上海宝冶工业工程公司举办的“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匠心构建新发展格局”企业开放日活动上,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孙怀平介绍,通过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助力激发企业新质生产力。

活动中,记者现场观摩了上海宝冶冶金机械管道安装核心技术创新工作室。该创新工作室围绕冶金工程项目的机械管道安装核心技术,转炉、电炉、连铸、主轧线的核心设备及管道的新技术、新工艺创新研发,主攻方向是大型关键设备安装技术、管道预制、管道冲洗等技术革新,进一步提升设备安装能力,并运用BIM技术向智能化运维延伸。

工作室带头人、“上海工匠”赵斌对着一面墙的奖杯奖状“如数家珍”,其中《一种液压组合式提吊旋转安装工艺操作法》荣获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上海市安装行业科技创新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金奖等诸多荣誉,“这套工艺操作法不仅节省时间、保证安全,每年还为企业节省七八百万元。”赵斌介绍,创新工作室在设备及管道专业方面先后组织了多项科技开发及技术攻关,已取得了科技成果4项,申请10项专利发明,形成2部工法,发表论文著作1篇,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孙怀平表示,希望创新工作室能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带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持续深化。

近年来,上海宝冶工业工程公司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打造新型人才队伍,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解决高端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企业已形成冶金市场、五大非钢市场、装备制造市场多点开花、锦上添花的市场格局,2023年市场营销突破200亿元大关,创造历史新高,经营规模实现三年“两翻番”;同时围绕项目深化改革,精简组织机构,夯实基础管理,成功打造项目“四个中心”功能,以数字化设计、模块化建造、智能化升级、过程化仿真为主要手段,积极推行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精益建造;成功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工业建设“主力军”、高科技厂房建设“引领者”、装备制造“先锋队”等品牌,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03-28 徐敏 上海宝冶工业工程公司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730.html 1 3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