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建筑人物

“江平效应”点燃“后浪”创新激情

——揭秘中交二航局安罗黄河高速YZSG-1标项目技术总工贺江平的“催化剂”效应

□褚 刚

河南省原阳县的春风在3月中旬仍带着些许寒意,但黄河改道留下的沙滩经过当地农民的耕耘却异常肥沃。麦苗郁郁葱葱,油菜花蕾含苞待放,预计一周后,这里将化作金色的“海洋”。

然而,站在窗前的贺江平却无心欣赏这片美景。就在刚才,他撰写的《2024年黄河高速YZSG-1标创优工作开展报告》,获得了业主单位和中交二航局的双双肯定。实际上,不仅今年的创优工作早早地实现了统筹规划和安排,往年的成绩也在兄弟单位中名列前茅。

该项目已取得11项专利、33项省部级工法、9项省部级微创新、33项省部级QC成果、3项科技进步奖以及其他四新技术成果数十项。面对这些辉煌的成绩和荣誉,贺江平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深知,接下来的创优工作中,不仅有着更多的课题等待着团队去优化和攻克,还要完成各类奖项的争夺。而他,不仅要担任攻坚队长的角色,更要发挥出催化剂的巨大作用。

近日,笔者深入安罗黄河高速YZSG-1标项目部,通过一对一的采访,向大家全面展示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以及那位带领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持续发挥“催化剂”作用的领路人——贺江平。

严谨务实,是技术创新与攻坚克难的基石

“技术攻关,要以事实为证,以数据为依据,绝不能含糊其词,模糊不清。”贺江平常说。他不仅这样强调,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向大家展示了事实和数据的重要性。

前工程部长、现任花埠大桥项目总工胡晓斌,举例说明了贺江平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对数据精确的要求。他们曾在主桥桩基试桩中发现了一些异常,尽管班组人员明确表示桩底沉渣已清理干净,但通过探测却发现仍存在20厘米厚的沉渣未清理。为了确定究竟是测绳误差还是桩底沉渣的确未清干净,现场管理人员假设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对测绳的实际长度、钻机钻头等进行了彻底检查,仍未发现问题所在。

贺江平在了解情况后,立刻赶到现场。在帮助分析中,他注意到旁边的导管,便询问胡晓斌是否检查过长度。虽然胡晓斌明确表示每根导管长度是固定的,但是细心的贺江平仍拿出卷尺一一测量,结果发现由于导管接头为内嵌式,实际长度与计算长度存在出入,导致导管并没有达到设计深度,导致桩基底部碴子并没有完全排出。

为了强调严谨务实在施工中的重要性,贺江平不仅以此事为案例召开分析会,还时常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业主和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的具体要求,并在月度例会上多次强调落实。

“在桥面板预制过程中,使用槽型侧模导致桥面板边缘收面不平顺。”质检部副部长穆耀青回忆说:“因为现场管理人员较为年轻,施工经验不足,未妥善考虑到预制桥面板桥位安装相邻板高差。”贺江平凭借着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敏锐地察觉槽型侧模位置的收面不平顺会给后续桥面板安装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进而影响到整个桥面系的施工质量,于是立即叫停其他工作,现场组织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进行讨论,将槽型侧模改为“1”字型侧模,成功解决翼缘板位置收面情况无法观测的难题,为后续桥面板安装相邻板高差检测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波形钢腹板T梁预制中,贺江平先后优化多项工艺工法,成功避免因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干结在隔板、顶板的模板上,明显减少了混凝土浇筑前后所产生的色差等问题。

通过持续跟进和狠抓落实,项目部整体施工质量不断提高,不仅赢得了业主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评价,同时2022年、2023年多次在河南省交通建设技术中心组织的全省质量大检查中,荣获全省质量第一。

“头脑风暴”已成为工作中的常态

在项目早期阶段,团队成员对公开讨论和表达意见持有天然的抵触情绪。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日常工作繁忙,还因为大多数团队成员均为刚进入社会的应届大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上尚有欠缺。然而,副经理王金刚见证了这一转变,他清楚地记得前几次讨论的场景,以及贺江平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

为了形成有效的讨论机制,贺江平在向项目经理和书记汇报后,率先在项目部设立了“金点子奖”,对那些对生产和经营、安全和管理有用的讨论建言和建议给予奖励。在动员会上,贺江平以一句深刻的话语激励大家:“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接着,贺江平采取了“赶鸭上架”的策略,要求团队成员提前准备讨论发言,并由值班组长进行评价。工程部副部长安琦回忆起贺江平如何通过关注和指导,帮助他克服了不善言辞的障碍,逐渐成长为技术攻关中的骨干力量。赵文杰也感受到了贺江平的关怀。在山西运宝黄河桥项目期间,贺江平不仅亲自指导他撰写汇报材料,还在达不到要求时逐字逐句地帮助他修改。通过这样的督促和帮助,项目部逐渐形成了一种事事分析、人人争着发言的良好氛围。

“当时正是梅雨季节,贺江平带着大家穿着雨衣蹲在现场进行分析和试验。”谈到泥浆循环系统改造时,工程部副部长乔亚斐记显得非常激动。当时,为了从根本上维护黄河湿地,项目部引进了泥浆循环处理技术。而在实验阶段,却出现了不同声音:因为小循环尽管速度快,但需要专人看守,而大循环虽然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却费时费力。

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贺江平决定采取“小循环+大循环”的办法。为了不留隐患,他又通过网上搜索和现场多次论证,最终通过增加气阀这个举措,彻底解决费时费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即在桩基钻孔过程中使用小循环配合气阀将泥浆限制在孔内,混凝土浇筑时打开气阀将泥浆流通至储浆池内存放,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泥浆重复利用率,并切实做到了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泥浆零排放”。

通过大家的无缝交流和思想碰撞,在贺江平的带领下,他们先后解决了“项目位于黄河流域承压水层区基坑突涌风险高”“梁长受温度影响收缩量难以控制导致桥位处高栓孔对接不上”“无竖筋钢壳混凝土索塔安装难度大风险高”等难题。

人才梯队支撑攻关活动走深走实

在项目部一角,一面墙上的荣誉证书熠熠生辉,吸引了兄弟单位领导的目光。他站在荣誉墙前,对项目经理陈成和项目书记陈文兵说:“这个项目不简单,真正为青年骨干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赞赏,并伸出了大拇指。

陈成自豪地回应道:“我们之所以能在攻关道路上走深走实,取得诸多荣誉,这得益于贺江平在人才培养中的久久用功和持续发力。”他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贺江平是他费了大力气从别的项目中挖过来的。

刚到项目部,贺江平便认识到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性。他提议,除了组织大家认真学习“12115”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全面人才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还根据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和品牌团队要求,撰写了《安罗黄河高速YZSG-1标项目黄河高速项目人才培养文案》。

为了进一步丰富导师带徒的形式和效果,贺江平在项目部开展了互助活动,号召大家发扬能者为师的优良传统,积极进行帮带。设备副经理刘攀举了一个例子:“桩基施工时,刚毕业的新生对桩孔是否垂直,孔内沉渣是否清理干净。工长李在兴一直守在现场,手把手教他们如何通过仪器查看桩孔垂直度,以及用手感体验桩孔内的沉渣是否清理完。”

对于上级组织的施工技术培训,哪怕项目部再忙也会鼓励大家按照参加。贺江平则会随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穆耀青记得非常清楚:“刚到项目时,正好赶上二航局组织的建模培训。”贺江平在培训展开前,还进行了专门的动员,介绍说这项技术实用性非常强,大家一定要学好用好。在那时,很多人嗤之以鼻的“纸上谈兵理论”却切实应用在了项目部围堰建模、厂房建模以及临时基础计算,为项目节省了大量外包计算资金。

与此同时,贺江平还经常邀请国内院校教授以及该公司和分公司的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手把手地帮带,并先后围绕钢围堰搭建、深基坑开挖、塔身吊装拼接和液压爬模等问题进行现场教学。此外,为了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进一步营造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竞赛环境,他提出了双轨制攻关的办法。

“同一课题,通过合理搭配成立2~3个小组同时攻关,并同后续的荣誉、奖金,晋职晋衔挂钩。”尝到甜头的质量总监张盼力记得非常清楚:“在做相容性度预判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稳定性时,我跟试验室主任邱永飞分别带领另2名同志进行了攻关,实践证明通过同台竞技,速度比以往提高了1/5,课题的严谨度和相关数据也比同类试验更加全面和科学。”

项目部的人才培养策略,不仅提高了攻关效率,还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潜力,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之余,热心肠子的贺江平也经常对有困难的同事伸出援手,诸如跟大家谈心交心,为大龄青年牵红线,资助家里有困难的职工等等。

实习生康青天表示,这个集体让他感到快乐和成长,他计划长期留在这里。张开俭也感慨,尽管工作辛苦,但团队的温暖让他感到充实。

这个项目部,虽然日常工作单调且艰苦,但团队成员怀揣共同目标,不懈奋斗。贺江平不仅支持着这个青年团队,还深入研究他们的工作规律,用个人魅力和工作方式,让大家在攻关中感受到奋斗的价值。

2024-04-25 ——揭秘中交二航局安罗黄河高速YZSG-1标项目技术总工贺江平的“催化剂”效应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130.html 1 3 “江平效应”点燃“后浪”创新激情 /enpproperty-->